——以此文对过去十年的质量管理生涯进行总结
1. 质量管理的前世今生
质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每一种事物出现和成长,都会经历漫长岁月。
质量管理在历史长河中,以工业时代为节点,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
它起源于古代,虽其具体日期已无法考证,但可根据资料,推测出,那个时代,在商品交换时,在生产武器或其他生活用品时,通常采用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如:目视物品外观、用秤评估商品重量等。
2).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按照方法不同,又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很多专业书籍都可以更深入了解,这里不再详谈。
2.质量管理的三重境界
总所周知: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那么一名质量管理人员,又存在哪三重境界呢?
笔者认为,从为人处事,以及专业水平来分,也可以分成以下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执行
这是质量管理人员的初级阶段,只需按照《检验规格》,对产品进行检测,判断合格或不合格。比如:进料检验,过程检验,出货检验。
在这个阶段,质量人员只需要具备看图,会使用常用量具,办公软件,或者大公司自己的质量软件就可,不用了解产品的装配重点,也没有权力对标准进行更改。对沟通的能力也不会有太大要求。
我刚到深圳时,去关外几家机械厂面试,虽然原来从事车床操作,但几家公司负责人都不相信:女生会用传统设备,都要求我改行做检验。
为了生存,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我选择了其中一家,生产工业缝纫机的台资企业,第一份工作是成品检验。
每天,坐在检验台前,全检产品。比如拿直角尺和塞片尺,测量产品的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或全检产品长度等。
这其实是质量成本最高的方式,产品只能进行返修,返工或者报废。质量管控的意义也只是保证不流出不良品。
第二重境界:参与
参与,是质量管理第二重境界。
这时,对质量管理人的要求有提高,需有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也是做人能力之一。对产品装配重点必须了解,能及时判断产品,是需要重新调试?还是可继续生产?会品质管理手法,比如鱼骨图,MSA ,SPC等分析能力等。
各位都知道,生产过程中停工,生产成本损失很大,交期也会受到影响。
我老领导对质量很重视,我在担任质量工程师时,他要求全部门的工程师,必须在每次生产前,开《试做前小会》,提前发会议通知,邀请团队各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培训。
经过我们培训后,操作人员和现场管控人员,都能熟练用量具,手法统一。而且对这次质量要求达成共识,包括:合格率,外观等要求,一起签字确认。
另外,质量工程师的沟通能力也非常关键,很多时候,现场调试师傅不一定会配合。
他们要负责交期,我们要保证品质,矛盾一触即发!
有次,我在车间,发现产品毛刺太大,要求现场李师傅,马上整改。可能我语气比较生硬,他也性格强势,结果扭头就走,不改!
我灰溜溜的回到办公室,向领导请教后,改变了方法。
回到现场,先把李师傅表扬了一番,他很开心。然后,我说:“这产品如再改一下,就更完美了。”李师傅一听,笑着重新调试,产品达到客户要求。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有人可能软硬不吃。这时候,就需要借力,请领导出马,来达成目的,方法因人而异,自己慢慢体会。
第三重境界;主导
质量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主导项目品质。整个项目团队或客户,都能高度认可和配合TA工作。
某轿车集团有位普通的品质工程师,工作了二十几年,在某项目会议上,我们提出产品设计不合理,需要更改,但项目进度会延误2个多月。
她说这个问题,她来主导和沟通。结果几天以后,同意我们的申请,更改设计。规避了后续再设计变更,延误更多时间,以及避免产生:工装模具整改,产品报废的费用。
另外,事前预防,是质量管理主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可能产生的问题,都控制在源头设计阶段。前公司的资深品管们,都会在项目启动前、数据设计冻结前,主导设计评审会议。
在会议中,项目成员会结合产品过往缺陷,向客户提出:何处设计不合理,什么材料成本更低等建议。比如:类似XX项目上量产时,已经出现问题,设变后才符合装配要求。再提供相关的证据,或量产产品给客户确认。
这样,会及时避免后续生产,被迫变更等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任何工作,都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达到最高境界。
但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总结,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