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某些言情小说中的告白宣言,原先我以为这句话想要说明的意思,大概是“我”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超级美好的“你”,而“你”果然也不负所望,满足了我对于整个世界的期待,于是当我们在一起时,我觉得自己简直拥有了全世界——啊,多么甜蜜而经典的圆满结局!
直到最近在看马丁·布格的《我与你》,才发现如果按照我这样理解这句话,那么可能,从始至终,“我”都没有看到“你”,我看到的只是我自己而已,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期待,自己的体验,而“你”也不过是用来满足我的……道具?或者说是途径。
所以马丁·布格说,这种关系并不是真正的“我”与“你”的关系,而是“我”与“它”的关系,因为当我们抱着期待与目的与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时,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将对方当作一个拥有独立人格,与我们一样且平等的人来看待。
我们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势必需要有一些期待,有一些目的,有一些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凡此种种,我们才确定了何为我,何为我的人生。然而马丁·布格也说,“人生不是及物动词的囚徒,那总需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并非人生之全部内容。我感觉某物,我知觉某物,我想象某物,我意欲某物,我体味某物,我思想某物——凡此种种绝对构不成人生。”
人类存在于地球已有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我们的祖先历经无数次进化,我们的先辈创造了无数的发明,我们一天比一天拥有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我们得意于自己的智慧,得意于对于世界的了解与掌控。
但,经验并不足以向人展示世界。
我们真的看到过世界吗?
马丁·布格将关系划分为“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我——它”关系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人类的许多成就都需要通过持有“我——它”的关系才能够获得。然而在这种关系中,我们的兴趣只在于从“它”那里获取什么,而不在于把“它”作为人格来对待,来发生相互的关联。
当一个人甚至习惯性的将别人作为物来对待,其实不仅仅是贬低了他人,同时也恰恰显示了他对自己的不尊重。
所以马丁·布格会说,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
我们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相遇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着,而这生活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的知觉和感受,还有超越其上的,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