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刘鑫、陈易峰和江母四个人在2017年的深秋堵在了公众视野中,一个是令人心底热烈而惋惜的女子;一个是令人倍感寒气袭人的人;还有一个待判惶然的残暴青年,更有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
与待判青年相比,大众更关注刘鑫(也许大众明了陈易峰是逃不过审判的)。
因为她引祸上她人身,祸后却避而不见江母,悠然自得地做头发、逛街、会友,实是射杀了国人的底线。
她激起的民之愤委实不轻:恨刘鑫生而为人不知耻,恨刘鑫家人谩骂受害者不懂理,恨刘鑫只能受道德的指责而不能受到刑事的制裁(恨法律缺失)?
我浏览着网络的各种言论,不由想起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此典故的缘由自不必说,因结局才有了这句话。
当王导发现因他之错害死了伯仁,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古人知错,深悔之;今人犯错,轻视之。
我们的价值观什么时候被告知:只要自己不死不灭负了天下人又如何?
法律达不到的部分,道德自然上场,这是公众的权利,没有人可以禁止;
可是和纷扰又纠缠的事件相比,我更心痛江母。
江母选择独自勇敢地陪伴孩子长大成人,又把这份独立精神传承给了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有爱,学会爱护他人,实则了不起。
可是也不禁令我暗自感叹,一个从小没有父爱的孩子,会主动把缺失的角色承担起来,使一个家庭从内容上完整。
前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阔、事业心强。江歌的成长会潜意识地以父亲为目标,只有成长为心目中的父亲才会有安全感,才会令自己成为他人心中的安全岛。
24年的成长会让一个女孩子蜕变,她也许是一个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人,她也许是一个仰赖他人懦弱猥琐的人,她也许是一个残忍暴躁羞愤无常的人。
江歌无疑长成了那个内心坚强的女孩,她必是早早感知世态炎凉,必是早早懂得妈妈的无助无依,所以她自然代替了父亲的角色,呵护保护妈妈,同时把角色感延伸至生活之外。
江歌下意识地保护刘鑫,选择独自面对她的前男友。她被好友称为“三叔”,一个女孩子被冠以男人名号,行为处事又为他人出头,令我想起侠义的绿林好汉。
她没有意识到有危险吗?应该意识到了,因为她从刘鑫口中得知前男友的可怕,她也曾让刘鑫第一时间报警,可是刘鑫拒绝了。
在关键时刻,江歌保护了刘鑫,她代替刘鑫走上了死亡之路。
是否在她以往的生活中,遇到难题,从来都是选择自己解决,不依赖不麻烦母亲和好友,永远是那个报喜不报忧的乖女儿和好朋友。
在江歌的成长过程中,她就是她自己的底线,她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会“逼迫”自己去解决,让自己强大到有男人的气魄和胆识。
江歌成长得如此阳光有担当与良母分不开,有一种缺爱的孩子会向外求,会向外索取和弥补缺失的爱,向外寻求安全感的女孩不在少数。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孩子面对权威噤若寒蝉,那么多女孩子在利益面前分崩离析,与其说是迷失,不如说是迷恋,迷恋近似虚无的安全感,哪怕是梦幻,因为安全感是她们一生所求。
可是江母引导孩子向内寻求力量,以她自己的经历告诉身边的女儿,一切靠自己,独立自主自强自爱……
尽管江母倾其所有,可是父爱的缺失,女儿的错位却无从把握,我痛其所痛,哀其之哀。
当大家都在讨伐刘鑫时,我却宁愿江歌没有遇见过她,让江歌遇见的是与她一样侠义肝胆、敢作敢当的女孩,而不是怯弱无德如巨婴般不敢露面的鼠辈之徒。
江歌之殇,江母失女之痛,我感怀:
愿天下女儿有家有爱,
一世岁月静好,巧笑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