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之中国武术!(转载)

什么是武术?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

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另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发展出“太极十三势”,为太极拳的原型,后发展成为武当太极拳。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11。

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民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拳是陕西关中、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

红拳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

红拳是内外兼修,体用兼备,神形合一,养生与技击并重的一个拳种。它经过历代传人们的传承,总结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技法全面的体系。

历代习武者大都注重内外兼修,特别是对内功的修炼尤为重视。红拳前辈传人们在对我国传统医学、吐纳导引术中的练气、机理和功法。进行总结与拳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功力功法。习之以运气为主,意识,呼吸与动作密切配合,以修内气、蓄积内劲、增加功力,可使内气充盈畅通经脉,周身四肢内劲增长,丹田内气充足,平阴阳、养脏腑、气贯周身、能迅速提高武技,达到肢体健康,养生延年益寿之功效。

2008年6月7日,红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24。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之一,流传很广。

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创于清末。据传是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2008年6月7日,八卦掌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25。2019年11月12日,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八卦掌保护单位为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形意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李洛能所创建的形意拳,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五行拳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别为劈拳(金)、钻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横拳(土);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

2011年5月23日,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形意拳保护单位为深州形意拳协会。

八极拳

八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该拳法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如今的“八极”一词用于武术,取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沧州市孟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吴、李、马之后,八极拳由沧州市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大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铁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八极弟子们习练“铁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铁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八极拳的“铁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此外,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它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2008年6月7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28。

心意拳

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心意拳是由内催外以根带梢之内功拳,拳法以“内向”为特征,外形变化来自于内在动力牵动,故在内劲上既讲究内容又讲究艺术,因而有无“法”不含劲,无劲不见“法”之说。形变是劲变的表现,劲变是形变的母源,演练心意拳实质上是修炼内劲也。难怪老拳师如是说“一日可练三式,三年难悟一劲”。心意拳统称劲变为“辐射”和“通达”,辐射系指劲力的走向,通达系指劲力的应用,故有“劲向六说”和“劲用三法”之说。劲向六说是上押、下押、左旋、右转、前拧、后拽。六说之中各具诸劲,都是以劲向而言,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心意拳的打法很凶狠,其源自于它开创与抗金的战场上,而后历经战火风烟的洗礼,终成一门历经数百年而不变的原传杀手掌法。心意六合拳内动无形,用必七体,它能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击打敌方,非常实用,并因此受到国内外武术家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29。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晋中市心意(形意)拳协会、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获得心意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五祖拳

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 一。据说此拳是由蔡玉鸣(福建泉州人,1853-1910)综合了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称五祖拳。

五祖拳的拳法特点也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蔡玉鸣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五祖拳多短打,门户紧,拳势烈。在练法上 要求头上顶,两肩坠,心胸守,丹田聚。对桩功要求很严,腿法中平,步形较高。

五祖拳属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术,威猛激烈,以柔济刚,包涵内家拳的很多技击法和内功修炼法。该拳套路多达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自成系统,小套仅有十数 步,大套多达一百多技手。无论大小套,五行蕴中,左右相维,攻守相续,内外兼修,步稳身正,出拳时,欲发先收,常用摇身抖膀的方法,加快拳速,增加拳势。亦有发声,以声助力。

该拳脚马夹束稳固,前轻后重,进如脱兔,退如蹲虎;技手简约严谨,一阴一阳,攻守分明,沉肩拾肘,身法自然。下盘坚牢,落地生根,脚法缠绊细腻,起踢直起 直落,低而沉重。行气发力,丹田为灶,起于腰胯,节节相催,内气和技法都讲究吞吐沉浮。器械以棍术最为著名。

2008年6月7日,五祖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31。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泉州市武术协会获得五祖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米卓福、米华彩、米华国、孙英、孙忠民、杨学海、杨学珍、杨学武、杨振宝、杨德常、邹良等一批螳螂拳高手。由栖霞筐里人战德所创的小架螳螂拳,传人有张洪锡、衣寿春、单金生等。八步螳螂拳源于栖霞,并从栖霞传入台湾及世界各地,卫笑堂、卫延义兄弟是重要传承人。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有勾、搂、采、挂、刁、缠、劈、按,崩、扎、滑、截等。主要步型有虚步、四六步、麒麟步等。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基本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身法要求腰部和上肢灵活,臀以下要稳固,即所谓"枝摇根固"、"只动腰、不走胯"。劲法讲究柔缠、刚发,脆快抖弹。一般都是缠圈与抖发结合为用。发劲多通过幌腰抖臂,形於手指。其运动特点取螳螂挡车不畏,勇往直前之意,多短手快打,招势连环。讲究随其势打,寻其隙打,见空就打,出手打,回手也打,以打为守,实劈硬砸。拳法有砸、弹、劈、挑、蹦、勾等。套路结构严谨,衔接巧妙。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器械套路有螳螂棍、刀、双钩等。

2008年6月7日,螳螂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33。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莱阳市文化馆、栖霞市文化馆、青岛市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青岛鸳鸯螳螂拳俱乐部获得螳螂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1806年-1875年)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蔡李佛拳不仅在广东地区,而且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也较盛行。

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蔡李佛拳手法以拳、掌、桥为主。步法和腿法有弓、马、虚、拐、撒、扭步和踢腿、横踩、后钉、单飞脚和箭腿等。其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此拳共有四十九个套路,分初、中、高级。初级有四平桥、小梅花、截虎拳等;中级的有平拳、八卦心等;高级的有虎形、鹤形、醉七仙、佛拳等。

2008年6月7日,蔡李佛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Ⅵ-36。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获得“蔡李佛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叶问,叶问幼时天资聪颖,然体弱多病,当年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便有幸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而陈华顺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过手,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叶问因而武技大进。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吴仲素苦练三年,比前更大有进步,时年不过15。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1949年,57岁的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叶问在社会上和武术界很有威望,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1971年,叶问弟子成立了“咏春体育会”,集教授、研究、交流咏春拳术为一体,并以此为中心,将咏春传播至世界。叶氏门下高徒辈出,特别是凭着非凡的中国功夫扬威世界的李小龙。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实战性强的拳术,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编号:Ⅵ-77。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获得咏春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