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苏东坡1》苏轼的童年和青年

公元1036年, 四川眉山县的彭老山,原本草木茂盛、郁郁葱葱,可不知中了什么邪,忽然间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诡异的是,六十多年后,这彭老山忽然又恢复了生机。

当地人说,彭老山草木衰败那一年,有个叫苏轼的小孩在眉山诞生了,彭老山千万年的精华都跑到了苏轼身上;六十多年后,苏轼在常州去世,这些精华又回归到彭老山,彭老山恢复了原来的生机。

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个传说。一般本事大点的人物,人们总会喜欢为他量身打造一些传说,好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神秘动人,满足我们对大人物的一些幻想。

苏轼的家乡四川,是个美丽富饶、文化发达的地方,这里产生了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等牛气哄哄的文人,此外还有一大串牛人和四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苏轼出生的眉山,是个小城镇,但读书风气十分浓厚。苏轼兄弟进京赶考那年,光一个眉山县就推荐了四五十人参加礼部进士考试,高中进士的就有十三人,中榜率超25%,这在古代足够拉横幅拿出来吹一波了。

苏轼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而且家里藏书很多,这样的条件很利于一个人的读书成才。

苏家原本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可惜一个哥哥三个姐姐走得早,最后只留下了苏轼苏辙两兄弟。好在他俩够给力,出色完成了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的任务。

苏轼八岁进入私塾读书。这个私塾规模挺大,有一百多号学生,老师是一位道士。在校读书期间,苏同学表现抢眼,聪明过人。

在那么多学生中,苏轼强势登上最受老师夸奖排行榜top2。另一个top2学生叫陈太初,后来也中了进士,可惜人家对做官没兴趣,做了道士,一门心思修仙去了。

苏轼在私塾读书的三年里,他不仅勤奋好学,还关心国家大事。

一天,有一位从京城来的人到私塾,拿出石介(高级官员)所作的《庆历圣德诗》给老师看,这是一首歌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革新朝政的诗。年幼的苏轼在一旁很好奇,问老师这都是些什么人。

先生说:“你一小孩儿管这些干啥?”

苏轼答:“呵,这都是天上的神仙?那我就不敢问了;如果也是地上的人,那有啥不能问?”

先生心想:这小子挺嚣张,我喜欢。于是就给他讲范仲淹等人的故事,并告诉他那几个哥们都是当时的人中豪杰。

苏轼那时年纪还小,不能完全明白这些东西,但心里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些人。以后每当读到这些人的诗文篇章,总要细细揣摩一番。

苏轼十一岁时,被苏洵送到眉山城西寿昌院读书。教书的先生叫刘微之,是当地很有学问的人,曾经写了一首诗《鹭鸯》,里边的一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让他得意得快飘起来了。

但苏轼鼓足勇气给老师泼了盆凉水:“老师,我认为“雪片逐风斜”没有写出鹭鸯归宿,不如“雪片落兼霞”好。”刘微之一听,立马对苏轼竖起了中指,不,是竖起大拇指,并赞叹道:“我...我不是你的老师啊!”

苏轼脑袋瓜子聪明,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学习还超用心。不光用心,还讲学习方法。

古人读书通常会抄书,这既能加深记忆,又能练习书法,一举两得。苏轼也喜欢抄书,并且是抄书界的佼佼者。

单拿《汉书》来讲,他曾将一百卷的《汉书》手抄三遍!要知道《汉书》可是将近七十五万字的皇皇巨著。苏轼抄写《汉书》不是在做低水平自我感动式勤奋,他是用脑子的:最开始将一段文字用三个字抄写概括,第二次用两个字抄写概括,最后只用一字来抄写概括。

这种方法,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记忆效果。有人从《汉书》抄写本中随意挑出一个字,苏轼就能通过这字一直背诵下去,都不带出错的。

早年间的魔鬼训练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无穷。

在当翰林学士知制诰(皇帝秘书)时,他起草过八百多道圣旨,文字准确不必说,各种史料典故也是信手拈来,直接跳过查阅书籍环节。

此外,苏轼发明了狂炫酷拽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其实就是分主题阅读法。

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去阅读,比如名著《红楼梦》,可以从研究诗词的角度进行阅读,从研究古代习俗的角度进行阅读,也可以从看小说故事的角度去阅读。

这样一本书就可以读成好几本,能省下不少买书钱,更重要的是把书给读厚、读透了。

如果苏轼的童年只有读书学习,那我们要集体为他默哀三分钟了。好在苏轼除了读书,童年活动项目十分丰富。

比如他爱好种树,曾凭一己之力种了上万棵;有时和小伙伴登山涉水,欣赏家乡大好风光;有时满山遍野乱跑,寻找各种水果;有时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放羊,一边悠闲地读着书;有时和小伙伴们在地里挖小沟,往里边灌水,让它变成“长江大河”,或者堆一个小土墩,在上面放“烽火”。

一天,他们在地里挖着挖着,挖出一块浅绿色的鱼形石块,父亲苏洵看了,发现是块上乘的砚石,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好兆头啊,我有一种预感,我两儿子今后在文学上会大搞事情。

苏轼还小的时候,苏洵常常在外面晃荡,四处游学,家庭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母亲程夫人的肩上。

程夫人来自于朝廷高官之家,文化素质过硬,个性仁慈而果断。她教育起孩子来很有一套,常常挑选历史上各种人事成败的问题给孩子讲述,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

有一天,程夫人教儿子读《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有名的政治家,胸怀大志,铁面无私,学问和人品都没得说。

当时,朝廷被一群太监搞得乌烟瘴气,一些仁人志士拍案而起和太监们对着干,结果没干过他们。范滂牵连其中,为了坚持理想,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和母亲告别时,他说:“母亲啊,我对不起您。弟弟孝顺,他会好好照顾您,我就跟着父亲在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请母亲不要悲伤。”

他母亲说:“你已经有了美名,又想长寿富贵,这两者能同时得到吗?去吧,我支持你舍弃生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到这里,程夫人低头长叹一口气,沉默不语,母子俩都被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给打动了。十岁的小苏轼站起身来,激动地对母亲说:

“妈妈,如果我也要做个像范滂那样的人,您会同意吗?”

程夫人答道:“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

多么坚定而有力的反问,一颗幼小的心灵受到十万点震颤。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小小的苏轼立下大大的志向,他要做一个为理想坚持到底的人,哪怕是豁出去性命!

程夫人心地善良又信佛法,对世间生命都有着一颗仁爱之心。苏轼家的庭院,长满了花草树木,很多鸟都飞来这里筑巢、休息。

程夫人告诉家人不要伤害小鸟,时间长了,庭院里的鸟儿越来越多,胆儿也越来越肥,有的把窝都筑到低矮的树枝上了。

苏轼兄弟和小伙伴们常常笑嘻嘻地围着鸟窝,给可爱的小鸟们喂食。苏轼在《异鹊》这首诗中这样描述:

普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盲国,么风集祸花。

是时乌与雀,巢壳可俯拿。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日常生活中,程夫人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来培养儿子的仁爱之心。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一直热爱、敬仰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在于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仁慈、温厚的心灵世界,那是一种能倾倒万千大众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个思想独立,性格古怪的个性人物,小时候看不惯当时的教育方式,拒绝好好读书,其嚣张程度在当地儿童圈一时无二。

直到二十七岁,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开始悬梁刺股,发愤苦书,一不小心成了北宋著名散文家,和两个儿子一同光荣入选“唐宋八大家”。

由于他的故事够励志,具有鸡血功效,成功进入《三字经》,于是就有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么一段。

作为父亲,苏洵自然也很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但和母亲不同,他的教育是“严”字当头。

苏轼六十多岁时被贬到海南,还梦见过小时候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情形:

夜梦嬉戏童子如, 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 起坐有如挂钩鱼。……(《 夜 梦》)

诗的大意是:晚上梦见自己小时候贪玩,父亲对自己学习要求很严格;按照计划,当天应该读完《春秋》 这部书,可现在才读到桓公庄公部分,才读了一小部分啊。

怎么办?好怕父亲来检查作业修理我,心里一直提心吊胆,就像嘴里挂了鱼钩的鱼一样不舒服。

苏轼写这首诗已经六十多岁了,此时的他历经人生的起起伏伏,生活已经把他折磨得焦头烂额。

这都什么情况了,竟然还会梦见小时候父亲督促自己读书的情形,求父亲给苏轼幼小心灵留下的阴影面积。

苏洵早年间喜欢去各地游学,所以见多识广。回到家中,他就把所见所闻都讲给苏轼兄弟听,两兄弟瞪大了眼睛跟着这位导游神游大江南北。

后来苏轼在各地做官,总忍不住利用空闲时间游山玩水,寻访各地人文古迹,这里边有他老爸的功劳。

苏洵除了喜欢四处去浪,还喜欢收藏艺术品。虽然家里只是小康水平,但收藏名人字画向王公贵族看齐。

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购买一件艺术珍品的决心。比如他曾看上一座木假山,眼睛都不眨直接脱下身上的貂皮袄给换了回来,您可真是要艺术不要温度。

苏轼从小对父亲的彪悍行为耳濡目染,也对艺术充满了兴趣。

他会弹古琴,为了弄清琴的发音原理,还冒着被打一顿的风险,把家里收藏的一张唐代名琴给拆开来捣腾了一番;他爱下棋,但棋艺不高,喜欢坐在旁边看别人下棋,看上一天也不在话下;他也十分喜欢书法和绘画,后来在这两项上一路开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书法上,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代表作《寒食诗帖》;在绘画上,苏轼是“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枯木竹石图》。

苏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再加上父亲的严格要求,十多岁就成了作文好手。有一次,父亲让他以《夏候太初论》为题写一篇文章,父亲看完后直接竖起大拇指。苏轼在文中写道:

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这两句话,无论是文字还是思想,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岁孩子写出来的。苏轼也很得意这两句话,后来还把它们用在了《黠鼠赋》和《颜乐亭诗序》两篇文章中。

又有一次,苏洵读到欧阳修的《谢宣诏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觉得特别棒,叫苏轼好好研究研究,模仿一篇。

结果苏轼仿写的文章又让父亲连连点赞,苏洵兴奋地说:“瞧着吧,我儿子将来一定会用得着这篇文章。” 

他还真说对了,后来,苏轼多次入学士院,多次得到皇帝赏赐的对衣、金带和马,所以这类谢表写了很多次。

关于写文章,苏洵一向不喜欢空虚浮夸、玩弄辞藻,他认为文章就应该内容充实、情感真实,所以平时要求儿子写文章也要按照这样的风格来。

那时的苏轼还不知道,父亲的要求会给自己的科举之路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他飞给他希望。

儿子聪明好学才华出众,苏洵十分骄傲,但这骄傲中又掺杂着一丝担忧。因为他已经看出了这个儿子性格中的一个弱点:豪放不羁、锋芒毕露。

这个弱点不加重视今后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特意写了一篇《名二子说》告诫儿子: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 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轼” ,车厢前端供扶手的横木。“辙” ,车轮碾过的痕迹。

短文前半部分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一辆车上都有各自的用途。只有车轼,好像没啥用。但如果去掉车轼,这就不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

苏洵是想告诫苏轼:我给你取名为轼,就是想提醒你,才华过于外露会招来嫉恨、暗算,做人要像车轼一样,虽然处在车子的显要位置,却很善于掩饰、保护自己。

对于苏辙,苏洵告诉他:天底下的车都会产生车辙,但大家说起车子的功劳,不会想到车辙,如果有了翻车、马毙这样的灾祸,这锅也不会甩到车辙头上,车辙能很好地处于祸福之间。我给你取名辙,就是知道你将来一定能够避免祸患。

不得不说,苏洵看两个儿子还是看得很准的。苏轼、苏辙兄弟日后的经历真如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

苏轼个性真挚坦率,不懂得外饰,不管说话还是写诗作文,都口无遮拦,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就是屡次遭贬,尝尽人生苦滋味。

不过,正是这样一种性格,才显得他这么可爱,才使得他和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

苏辙呢,性格正好和他的哥哥相反,比较低调平和,含蓄不露,虽然一生也有过起落,但没遇到过大祸,最终平安活到了七十多岁。但比起哥哥,还是少了几分可爱。

一天天过去,转眼间苏轼兄弟年龄到二十岁左右了,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是时候去京城参加科举检验一下成果了。

不过,在离开家乡之前,他们还得完成一件人生大事----结婚。

二十岁左右就结婚,为啥要这么着急,考完回来再慢慢考虑不好吗?

其实,如果他们没结婚就进京考试,一旦考中,有女儿的人家就会托人来提亲。

在那个年代,每到科举时节,有女儿的大户人家都摩拳擦掌等待着放榜,看谁中榜就赶紧去提亲。

不过,苏轼父母似乎不喜欢这样,他们觉得儿子娶个当地姑娘更好,毕竟家离得近,更重要的是对姑娘家的情况清楚得多。

所以,苏东坡十八岁时,娶了家在眉山附近的王弗小姐,王弗那时才十五岁,难以想象,换到现在女孩还在上初中。

第二年,十六岁的苏辙也成家了,妻子比他小两岁。不得不说,在结婚这件事上,弟弟比哥哥要狠。

我们现代社会讲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在古代,婚姻基本是父母直接包办。至于恋爱,结婚后慢慢谈吧。

父母包办的好处是简单省事效率高。但坏处也很明显,婚前夫妻双方都不了解彼此,万一合不来会不会把家搞得鸡飞狗跳?这样的婚姻就是在玩冒险游戏。

好在苏轼兄弟都得到了婚姻女神的眷顾,婚后的生活很美满。

现在,该准备的准备了,该完成的大事完成了,父子三人要正式启程进京了。

漫漫科举之路,等待苏轼兄弟的是春风得意还是铩羽而归呢?我们下回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