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竹
教育是古老的事业,语文是古老的学科。在外行们看来,语文最好学,也就最好教。正所谓“谁还教不了点小语文”。
可是,诚如魏书生所言:“语文科不像别的学科知识结构那样清晰,每课书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教学天地比别的学科广阔,教学方法比别的学科灵活,这些都注定了语文学科难以驾驭。
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少、慢、差、费。近年来,魏书生出现了,语文教师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向他学习。可是,学来学去,真正学到手的只是凤毛麟角。正如一位老师对魏书生所说:“你是一个神。”又如众多的老师所言:“魏书生的教学经验好是好,就是学不了。”于是语文教师便感到了困惑。
笔者认为:学习魏书生,首先要研究魏书生。学习魏书生,得从根本上学;否则,就只能学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魏书生的教育核心是民主和科学。其民主是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是解决教师为学生服务、同学生齐心协力搞教改的问题;其科学是解决语文知识、能力的结构科学化问题,是解决学生科学地学、教师科学地教的问题。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魏书生的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是环环相扣互为条件的。而一般人学习魏书生,往往只停留在方法上,如单学如何上一节课、如何不批作文等,只取“一瓢饮”。这样学即使奏效也只是一时,决不会长久。即如不批作业、不考试等做法,这只是他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地面工程”,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地面工程”,而看不到或忽视“地下工程”。对教育事业的痴心热爱,不求索取但求奉献的情操,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深邃的哲学气质,深厚的文化素养,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新鲜活泼的教育理论……这些就是魏书生教育体系的坚实的“地下工程”。正因为有这个坚实的“地下工程”做基础,魏书生教起学来才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要打好这个基础,靠的是不断学习。魏书生是一架不停的加工各种知识原料的机器,他不停地学习、消化、积累、反馈、去粗取精。他既看凯洛夫,也学巴班斯基、赞可夫,既看希鲁纳,也学杜威。他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引进课堂,把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变成了“大语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教学要有源头活水,教师要知识更新。泰安的程翔老师,我称之为“小魏书生”,他之所以学魏书生学到了手,不断学习、注意知识更新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只有不断学习新东西,打好“地下工程”的基础,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搞“地面工程”。否则,驾空建构,“地面工程”只会倒塌。
所以,学习魏书生,得从根本上学,只是学其皮毛,必会捉襟见肘。(完)
199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