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位校长山口纪生写了一本书,名为《作文起步,从100字日记开始》,有一本副标题叫“日本重点小学的高效写作方法揭秘”。山口先生的这本书,没有讲述深奥晦涩的理论,没有长篇累牍的概念。但书中详细记述了实践教学中的若干“微问题”和解决办法。几乎所有的指导,都有实践的痕迹,都是经验总结,属于写作指导书中的良心书。
作者认为:“写作非常重要,孩子必须先拥有写作能力,才能具备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会进一步发展为思考能力,提升孩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写作能力,的确是一种看似慢速,但却高效的学习能力。关于写作的好处,已经被无数的人证实过,这里先不赘述。
作者非常关注有写作障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会写作的孩子。他认为:“当下的写作教学方式,只会让不会写作的孩子更加不会写,是培养不擅长写作、不会写作的孩子的温床。”他还指出:“要让孩子爱上写作,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拥有写作的题材和欣赏孩子作文的人”。我不知道“拥有写作题材”这样的说法是否是翻译不够精确,事实上,写作题材就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不存在拥有不拥有的问题,只需要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具体化而已。是否改为“发现(找到)写作题材”更加准确?
作者提出的一项训练方案是:让孩子将平日“看到的事物”写成“100字日记”。“100字日记”是很轻松的,一开始需要引导和帮助,但在不断的亲子对话过程中,孩子会意识到“原来我可以写的内容有这么多”。这种写作的关键是“唤起孩子写作的意愿”。
作者还强调:虽然是日记,单不必每天都写,一周一次也可以。总之就是在孩子想写的时候,把“看到的事物”归纳整理出来即可。作者坚信,只要开始写100字日记,就一定能培养出写作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本书作者最大的心愿。
发现写作题材,本就是一个回忆、判断、决策的思考过程,按照刘锡庆先生作文转化理论,发现素材属于“物(直觉认知)、意(思考加工)、文(成文)”中的第二部,是属于意识活动或者认识活动的环节。每个孩子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单孩子对这些事情的认知都是直觉认知,是属于没有经过信息加工、整理、取舍的原生素材。而作为作文活动,需要从这些原生的、直觉的素材中挑选需要的、符合目标要求的素材、典型事例,这些被选中的素材事例,应当具有写作目标所要求的独特属性,因此,发现写作题材,本身就是写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什么是“看到的事物”?:作为写作起步阶段的孩子,强调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这是一种简化了的素材提取训练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到的事物,往往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如讨厌的事物、害怕的事物、怜悯的事物……),只要孩子愿意说出了,写下来,且不论这些素材是否符合某种特定的写作目标,只要孩子有积极性,就可以作为日记的素材。这个选择本身就能锻炼孩子的回忆、判断和决策提取素材的能力,是一种简化了的找到素材的行为。对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简化可以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孩子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素材,是一项十分符合学情的训练。
发现写作题材,还需要优中选优,尽量选择有细节、有画面感的场景(事件、经过),在场景中如有多种目标时,要认真判断孩子的兴趣点,加倍呵护孩子的兴趣点,切不可以权威干扰孩子的思考(受认知经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大人和孩子的认知是有很大差异的)。有时候会发现,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往往更加诗意、更加浪漫、更加富有情感因素(正如《小王子》中说的:大人们只对数字感兴趣,我这房子值一百万……)。
(内容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