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父母带出去参加他们朋友的酒局。席间一位叔叔非常的善于讲各种故事调节气氛。
其实他的故事表达的都是很普通的道理,只是他没有一开口就讲道理,而是讲各种或真或假的生活中的故事,每个人包括我都听得津津有味。讲故事和讲道理,明显第一个更让人易于接受和感到轻松。所以,故事感似乎对于人际关系很重要。
想起来很早之前看到哪本书上一句话说,人类天生就是喜欢故事的。
在香港读书的时候,老师讲新闻基本都是用story这个词,而很少用news的。老师也有讲过,新闻在某种定义上就是基于现实的故事。
这也可能为什么华尔街日报体作为写中长篇新闻的文体,经久不衰。因为华尔街日报体,通过以一个当事人或者参与者的故事展开叙事,把读者一下子拉入一个故事,而非强硬的灌输新闻事实或者道理。所以,故事感似乎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是刚需。
这里我就要说了,我选择新闻这个行业,至少有60%以上的理由,是因为一篇特稿——曹筠武的《系统》。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具体的感动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很遗憾当时没有记录。
现在想来,就是感觉记者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够穿越到他人的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观察、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及叙事方式展现这个世界。当时一下子爱上记者这个职业了,已经过去四年了,初心未变,依然爱它,它应该是我最长情的对象了。
所以,接下来的目标是,希望自己能把生活中得到的思考,先试着固化下来,再看看能不能用故事去引出来。
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写一个好故事,有哪些要素。(在此再次对自己强调学习的起点是提出问题)目前找到的一个点是场景描述。发现有些自媒体的文章场景描述非常厉害,很有画面感、节奏舒服又带有很浓的个人风格。不知道何时才能修得此功。
昨天和群里一位小伙伴聊天,说到严歌苓,小伙伴说严歌苓的文字追求画面感,嘿,画面感,就是这个词儿。
其次是一些行文技巧,比如尽量避免用长句(我是个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一点但还是常常会忍不住不用长句的人),有时候几个词儿足矣。还有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还有要有动作,善用动词(这点好像是史蒂芬金说的)。关于新闻写作,读书时老师也有讲。我会系统的总结一下,回来专门写一写。
今天还有和大黄聊天得来的一些收获。今天突然得知自己在浸会的同学包括大黄都去了一些大平台,包括财经杂志国际组,china daily,财新视频部等。虽然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但发现所有人都这么选择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怵,害怕自己一叶障目,固执己见。
大黄回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底气,想找个大平台证明自己,这是潜在的影响选择的心理因素。大黄说,因为没有体验过一个big name作为title在自己头上那种光环,这种遗憾从填志愿的时候就开始有了。
似乎真的是这样。所以说,得想清楚自己选择的真正原因。就算理由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光鲜靓丽,这样走的也安心。
最近一来因为刚到家有些懒惰,二来身体还是各种麻烦。之前的计划几乎都停滞了。但想想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是很焦虑。明天开始每天读3篇我要从事领域的长篇新闻,并且写总结,也作为每日千字的内容。其实这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我都觉得这样做是偷懒。说明能成体系到成文1000字的思考真的是一件非常费力和不容易的事。多说无益,做起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