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的作者余秋雨先生,被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16岁开始发表作品,《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1992年他46岁时,历时两年有余。这两年正处于他辞职期间,为什么写了这么长时间,用余老师的自己的话说:“我的写作是与考察连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
正因为余老师的这种精益求精,不以经济来核算值与不值,只为文章,才有了这本让我唏嘘、让我雀跃、让我沉思的《山居笔记》。
上学期间,我曾以“康乾盛世”为傲。在此期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康乾盛世”在乾隆帝时期走向顶峰,也有人称为乾隆盛世。乾隆时,清朝的文治武功走向极盛。
然而余老师在书中说:“事实上清朝乃至中国的整体历史悲剧,就在乾隆这个貌似全盛期的皇帝身上,在山水宜人的避暑山庄内,已经酿就。”清朝乃至中国的整体历史悲剧指的就是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1840年,道光皇帝在位期间,难道鸦片战争不应该归罪于道光皇帝吗?
1973年,一个英国使团来访,希望乾隆同意他们派使臣常驻北京,在北京设立洋行,希望中国开放贸易口岸,拨一些地方让英商居住,能获免税和减税的优惠。乾隆皇帝没有给予任何谈判的可能,他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赐英吉利国王敕书》的信,“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封疆,各有专属”,“从无外人等在北京城开设货行之事”,“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康熙早年开放的4个外商贸易海关,也被乾隆关闭只剩广州,另不许外商学说中国话、买中国书、不许坐轿、不许把妇女带来等,这种“自高自大,无视外部世界,满脑天朝意识,这与以后的受辱挨打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乾隆与英国使臣不欢而散,闭关锁国的做法只是衰落挨打的原因之一。乾隆时期,贪官和珅糟蹋国力、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铺张过度的六次下江南、耗损国库的连年征战、人口与土地严重失衡而爆发的民变,都注定了挨打,而无法有力回击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英国军队伤亡523人,清朝军队伤亡22790人。清方伤之人数是英方的43倍还多,也就是说43人打1个英国人,还打输了。最后不得不道歉、赔钱、割地。
为什么43对1还会打输?这也要回到所谓的“康乾盛世”。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八旗军纪已散,军力大不如前。到乾隆皇帝阅兵时,所见的却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局面。这兵不行,那么我们来看看武器。
康熙帝在位时已经正式成立火枪营。乾隆帝为欢迎英国使臣来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操演。但英国使臣看到的是,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之类的冷兵器。寥寥几只落后的火枪已破烂不堪。
清政府是有机会更新武器,学习先进科技的。英国使臣来访时,向乾隆赠送了天球仪、地球仪、西瓜大炮、铜炮、各种自来火火炮、西洋船模型、望远镜、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先进科技的礼物,想顺利达到外交目的。但清政府只是将之作为“贡品”,“玩好”收藏,予以玩赏或鄙薄。同时拒不观看英国卫队的操练和现代武器的展示。
另经济方面,在康乾时期,世界各国的航海业突飞猛进,船只越造越大,而清政府却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但发边卫充军。”
康熙初年一度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是不准外国人来华贸易。中国人到外国贸易,立定年限回国,如逾期不归,即使三世居于外国的华侨,也要设法召回之罪并株连期家属。清政府对民间手工业实行高额征税,低价收购,无偿摊派“招商开厂……断不可行。”
清政府错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闭关锁国的政策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发展缓慢。而西方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的惨败。
作者:普通的马儿,小学英语教师,喜欢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喜欢穿越小说,待产孕妈
计划每日写一篇文章,每日复习和新学英语单词200个,每周学一首英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