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学者颜真卿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中的意思是: 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这首诗其实告诉我们的意思是: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强调的读书要趁年轻的时候,强调的是年龄的问题。
明代著名学者胡居仁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比年轻时盲目的损伤身体而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更加的重要,他曾经写有一副劝人持之以恒的名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幅对联寓意深刻,说明了“学习贵在有恒,不能忽冷忽热”的道理。苟在文中为“如果”的意思,类似的用法有“苟富贵,勿相忘。”恒就是“恒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2小时。戌时为一更(5-7点左右),亥时为二更(8-10点左右),子时为三更(11-1点左右),丑时为四更(1-3点左右),寅时为五更(4-5点左右),三更对应时间为夜里11-1点左右,五更是次日凌晨4-5点左右。这幅对联的出处来自于明·胡居仁《自题》。曝(pù):晒。寒:冻。
前半句中的“三更眠五更起”意思是说,睡得很晚而起得很早。后半句的“一日曝十日寒”,典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原意: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后来简化为“一曝十寒”。
这段话的引申意思是说,做事贵在持之以恒,没必要很晚睡、很早起地这般折磨自己;一曝十寒,不够坚持是最无用的,做事需要避免这种做法。同时也间接揭示了,再小的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最后都会有所收获,即使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如果没有坚持,最终也成不了什么事。
此联代表了胡居仁先生一生的治学主张与风格。胡居仁一生以讲学为生、读书为乐,是白鹿洞书院的山主,明代程朱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居业录》传世。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及壮,师事崇仁硕儒吴与弼,而醇正笃实,饱读儒家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过于其师。所作的自勉联正是其治学的真实写照。
1914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曾将此联改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整联的主旨在强调一个“恒”字。既反对不顾身体健康的苦熬苦学,又反对一曝十寒的忽热忽冷。一代伟人终身好学,题此联以自勉,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幅对联作为自己的箴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胡居仁先生曾经写过著名的《居业录》,其中一句话非常有名:“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有好的政策法规、好的意图主张,如果执行的人执行不当,反而会成为弊政。
胡居仁先生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
1、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居业录》
2、忠贤既用,奸邪自息。
3、读书贵精熟。《居业录·说军才真他不如》
4、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5、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心学”的创立者,明代大儒阳明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即《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对于胡居仁(字敬斋先生)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中曰:胡居仁字叔心,饶之余干人也。学者称为敬斋先生。弱冠时奋志圣贤之学,往游康斋吴先生之门,遂绝意科举,筑室於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之外,不干人事。久之,欲广闻见,适闽历浙、入金陵,从彭蠡而返。所至访求问学之士,归而与乡人娄一斋、罗一峰、张东白为会於弋阳之龟峰、余干之应天寺。提学李龄、锺城相继请主白鹿书院。诸生又请讲学贵溪桐源书院。淮王闻之,请讲《易》於其府。王欲梓其诗文,先生辞曰:“尚需稍进。”先生严毅清苦,左绳右矩,每日必立课程,详书得失以自考,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父病,尝粪以验其深浅。兄出则迎候於门,有疾则躬调药饮。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柴毁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寝室,动依古礼。不从流俗卜兆。为里人所阨,不得已讼之,墨衰而入公门,人咸笑之。家世为农,至先生而窭甚,鹑衣脱粟,萧然有自得之色,曰:“以仁义润身,以牙签润屋,足矣。”成化甲辰三月十二日卒,年五十一。万历乙酉从祀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