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大家普遍感到焦虑,感到心累。
其实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不适,往往与我们的大脑有关。大脑过好一天,我们就过好一天。
如何把我们的大脑变成高效脑、抗压脑、幸福脑?《24小时大脑》一书给出了具体的简单的操作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自主神经专家、医学教授小林弘幸。但这本书的翻译非常棒,丝毫感觉不到翻译的腔调。语言通俗流畅,排版简洁清晰,图文并茂,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系统交替控制我们的身体,在大脑的控制下,两种系统平衡,就能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而大脑有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习惯,让自己的生活节奏与大脑的工作节奏相协调。
本书将一天24个小时分成4个阶段,即起床后、工作中、睡觉前、美梦中,对每一个阶段应该养成的习惯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周末作了专门论述。
第一个阶段,是6:00~9:00,即起床后的黄金3小时,通过21个晨间习惯,打造活力爆表的晨间大脑,打下一天抗压的基础。
大家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坏了,就3个小时,就要做21个习惯,其实每一个习惯都很简单,大多数是我们平常已经在做的,或者知道应该做的。
比如早晨起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喝一杯水,吃一顿早餐,等等。
但也有一些习惯与以往的认识不同。比如清晨不要驱使身体,而要转动大脑。
因为这时身体尚未完全苏醒,强行运动会给身体和心理都造成负担。当然已经养成晨练习惯的可以继续坚持。
第二个阶段,是9:00~18:00,即工作中的钻石9小时,通过29个日间习惯,打造集中精力的日间大脑,有效隔离工作压力。
这是时间最长的阶段,也是习惯要求最多的阶段。其实都很简单,比如爬爬楼梯,看看天空。
尽管说的是工作时间,但光吃喝就讲了好几个习惯。比如慢慢享用美味午餐,餐前喝杯水,午餐八分饱,吃饭时集中注意力,吃东西不需顾忌太多,想吃啥就吃啥。
除了午餐时间,平时喝杯热咖啡,累时嚼粒口香糖,焦虑时吃块巧克力,随时随地喝口水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18:00~22:00,即睡觉前的白金4小时,通过13个晚间习惯,打造深度放松的晚间大脑,彻底消除心理压力。
这个时间的习惯也与吃很有关系,比如早一点吃晚餐,尽量选用温热的食物,晚餐后散散步,不要吃太多糖。
有一点可能大家都知道,但都不易做到,就是睡前半小时与手机保持距离,不要刺激大脑。
第四个阶段,是22:00~6:00,即美梦中的甜蜜8小时,通过三个睡眠习惯,为大脑“格式化”,清除无用垃圾信息,打造轻松而创造力“爆棚”的夜间大脑。
能好好睡觉是很多人的愿望吧。本书就讲了三个习惯,就是发发呆放空大脑,别熬夜,把一周中的某天定为“睡眠日”,10点前就上床睡觉,最好睡到自然醒。
书中最后又专门针对周末,告诉我们14个周末习惯,打造充满仪式感的周末大脑,预热下一周的新生活。
休息放松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整天忙于工作而不自拔,在下班时间和周末就要适当地放松享乐。
但也不能完全躺平,应当和平常的节奏差不多,否则生活节奏一旦停下来,反而会增加疲惫感。
周末可以写一篇“未来日记”,想象我们五年后的生活,采取“完成时”,并记下我们愿望达成的感想。这样“未来”在我们的大脑中越来越清晰,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这80个习惯,相当于大脑使用手册,能够让大脑在每一天每一个阶段都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能够让我们从容地应对压力,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
80个习惯,我们不一定要从头开始做,需要哪个,或者喜欢哪个,就可以从哪个入手,逐渐地全面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做自己的精力管理师,元气满满地迎接每一天,或许我们的人生从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