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自己写过基金的相关内容,那也是接触基金工作的第一阶段,写完基础概念后不知道写什么,只好开始写政策解读,间或读书笔记,然后就停更。经过这两年,自己的基金知识和投资逻辑确实有所完善,因为工作关系也需要重新整理,加上不时有人关心更新情况,决定自觉每周输出。
由于中国不像美国的牛长熊短,有些大V说在中国进行投资,股债平衡策略比单一股票或者单一债券要好很多,打算在开始介绍基金之前先讲讲股票和债券。
1、债券的“债”和“券”
从一个借贷故事开始。假如我要成立一家公司,发现资金不够,于是乎分别找A、B、C借了1万、2万、5万元。借钱的时候自然是约法三章,比如A跟我约定借我半年,然后年化利息是6%,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债务人,A就是债权人,债就诞生了,债的核心属性中就是持有周期和到期利息。
如果我只找A、B、C三个人借钱,互相约定利息还相对比较简单,那如果国家或者企业要发行债筹集资金,肯定会面临着众多债权人的问题,自然做不到向跟A、B、C借钱一样,一个个商定利息。于是就会有统一的条款来约定持有周期、到期利息以及对应其他条款,这个统一的条款就是所谓的券,最早的国库券就是这个概念,其实早期是有实体券的,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发展,券不再是个实体的概念。
逐渐的,建立在债和券上面,也就有了不同的获利模式。一种模式是持有至到期后获取票面利息,既然是债,自然就得欠钱还钱,在2017年之前,市面上发行的债基本就相当于保本的代名词,虽然按道理借款人经营不善确实会存在还不起钱的情况;另一种模式是买卖债券的价差模式,A持有一个三年到期的债,如果这个期间,A着急用钱,可以找个见证人,将债券进行转让给D,成交之后,不管这个债券后续会不会还钱都跟卖方A无关,由新的债权人D进行承担。
买卖债券的价差模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急着用钱需要周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市面上有更值得投资的品种,比如其他债券的利息更多,比如卖掉债券来买股票。
2、股票的“股”和“票”
第二个要讲到到的是股票,股票也是由“股”和“票”构成,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P2P违约潮之后发现有一种新的处理方式。P2P本身也是债的一种,去年大规模违约潮之后,有的直接选择跑路,有的是良性清盘退出每个月给个2%(一般套路都是前面兑现1-2期,后面基本不了了之),还有一种奇葩的处理方式就是折价入股。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有债权1万,公司如果有资产100万,直接把欠你的一万入股到公司,你就有公司的1%股权(不要太纠结数据),美名其曰是跟公司共存亡,这种方式看似无奈,但一般投资者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P2P公司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呢,如果是债,从一定意义上就得必须偿还,如果是股,性质就不一样,一家公司的经营情况有好有坏,哪怕是职业投资人也不是每次都能投资到一个盈利的公司。这也体现了股的很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所有权概念。
股票是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比如你和张三合伙开了一个公司,一共投资100元,你投入70元,张三投入30元。那么你就拥有这个公司70%的股份。如果把公司的股份划分为100份,那么每份的价格就刚好等于1元。这里的100股份,就可以看作你们公司的股票,每一股价值1元。公司上市后,如果业绩变好,你们就可以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红,比如每股分0.7元。
跟债券的券一样,股票的票也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持股人如果急等用钱,同样可以将手中的股进行卖出。所以股票同样有两种不同的获利模式,一种是以公司盈利为获利来源的股模式,以及追求买卖价差的票模式。
3、区分资产的债性和股性
综上,可以知道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提前约定收益,收益较低,利息不受经营的影响,风险较小。买了债券,就相当于借钱给了他人,并给你打了张借条,上面写着“欠某某100元,约定1年偿还,利息1%”,这个他人可以是国家、地方政府,也可以企业。
股票代表一种股权,享受经营的分红,收益较高,同时承担经营的风险,风险较大。因为你手上拥有70%的股份,所以公司每赚1块钱,你就可以获得1*70%=0.7元的收入,而当每亏损了1块钱,你都要付出1*70%=0.7元的代价。
核心是要区分债券的“债”和“券”,以及股票的”股”和“票”,债券大家接触相对少,以股票为例,如果你觉得这家公司的经营模式很好,持续盈利很强,你可能选择的就是“股”模式,如果你是根据短线信息买卖股票,可能选择的就是“票”模式,玩票玩票多少是有玩的性质。为什么要区分这两个性质,是因为这两个模式背后的逻辑完全不一样。有人说股市是零和交易,对也不对,在票模式下就是对的,在股模式下就是错的。
区分完债券的“债”和“券”,以及股票的”股”和“票”后,我们大概可以根据其核心内涵了解一个金融资本的债性和股性,金融资本从大的分类上都可以归结为其中之一。
相对于金融资本,耶鲁大学博特森教授就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就说每个人最大的资本是自己,即便是一无所有,也至少还能产生现金流的自己。但这个人力资本是无法核算的,有段子把鼻子、眼睛分开来卖得出人力资本上亿的说法,这种说法只适用心灵鸡汤时用用。博特森认为一个普通人的人力资本也有股债属性,而且债券属性会更强,因为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收入来源都是稳定的工资。
年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工资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从资产配置和风险匹配角度,都应该配置更多的权益类资产,上了年纪接近退休的时候,需要在金融资产中配置更多的债券资产。这也是在投资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点,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等级进行股债平衡。
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霍霍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