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外滩,我更想看看上海的弄堂。
走过了一些地方,越发觉得一个个城市长得越来越像。最后我们只能用名字或者摩天大楼来区分它们。这种感觉在外滩尤其强烈。
当然,区分上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弄堂。
弄堂里看到的上海,也许才是我想看到的上海。
在上海,是这样晾衣服的。待在上海这几天,我夜以继日地流汗,但简直不敢洗衣服,根本不会干。
多伦路上,一个旧货店,里面全是上海滩的故事~
白公馆,白崇禧的旧居。
这样的老上海几乎已经成了景点,成了人们照片里的主角~
多伦路不远处是鲁迅公园。
因为台风“安比”,这一天下雨,没有进去看看。当然,按照我这执着的个性,毫无疑问,我第二天专程又来了一趟。也就是鲁迅,换作其他人,要稍微考虑一下~
鲁迅墓在公园某个角落,游人甚少。大多是散步和纳凉的人群。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过来瞻仰。没人打扰,这样真好。
看完鲁迅,顺便看看大学。
每次都像完成任务一样地来大学校园看看,哈哈,我自己都搞不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看来看去,总觉得每所学校都离不开梧桐树。大学也打算越长越相似吗?
说起相似,有个地方很特别——泰晤士小镇。它是仿照英国泰晤士河两岸而专门建造的镇子,主要作用是——供大家拍照~~
这镇上,有一家钟书阁,倒是很有风格。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寻找有风格的书店,买一本有风格的书,盖一个有风格的印章,假装自己是个知识分子,算是一种纪念。
在上海,除了地铁和公交,大部分时间我都是骑着单车转过来的。上海有很多不经意间就会错过的地方,而骑车又舒服又方便。
骑着骑着,发现了这里——中共一大会址
离这里不远,是田子坊。
田子坊是网红景点。不过,除了几个有创意并且看不懂的作品之外,大部分是商铺,出售的基本是同类型的小饰品或衣服。
这条街远不如澳门路吸引我。因为澳门路是这样的~
这条路真的太亲切了,走进这里就像回到了家。这个集市只有每周五才有,平时是看不到这份热闹的。
离开这里,来到一条永远都热闹的路。
南京路走一遍就够了。在杜莎夫人蜡像馆这一侧,有一些建筑是欧洲不同国家的风格,只随意看了一眼。
对面就是人民广场。就是《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的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南侧是上海博物馆,据称,这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每次参观博物馆都觉得很尴尬,什么也看不懂,又不愿意听讲解,只能走马观花。
这种感觉,到了科技馆就好一点~
科技馆适合小孩子来玩。可以参观大自然,也可以感受新科技。我在这里又是一顿走马观花。
地铁坐到中华艺术宫。
这清明上河图不错,是动态有声的,停下来用心看,很有穿越感。
在中华艺术宫原形毕露,被各种艺术创作整懵圈。赶紧走,赶紧走~
傍晚了,在各种文物和艺术品的轮番折磨之后,我只想漫无目的地走走。
最后是每天都要来一遍的外滩~
再见,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