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电子书我很早就下载到手机上,近期终于开始并几乎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开篇中关于冈比亚波隆河谷那个“嘉福村”的描写,宛如展开了一幅非洲丛林中黑人部落生活的神秘画卷:为新生儿命名的仪式,独特的乡村生活与交流模式,丰年庆时的隆重盛大,艰苦而意义重大的成人典礼…尽管小说第一句就说明了这是在1750年,但我却常常在阅读中对故事发生的年代产生了模糊感,会觉得仿佛千百年来,不论外界如何变迁,这个民族、这些部落、这群人就是这样凭借口耳相传的历史,凭借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代代传承下来,并且也将永远这样传承下去。
然而“土霸”,也就是白人贩奴者的存在给所有黑人部落祥和的生活都笼罩了一层阴影。由于没人曾经活着从土霸手中逃脱,部落中流传的说法是这些土霸会把偷来的黑人卖给食人族吃掉。在一次夜间放哨后的清晨,年仅十七岁的主人公康达·金特准备砍一棵树做面鼓时,他被土霸袭击,从此背井离乡,由贩奴船像牲畜一样被卖到了远隔重洋的美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悲惨的奴隶生活。在屡次逃跑被抓并付出了一身鞭㾗和半只脚掌的代价后,康达不得不接受现实,但在他的内心,对家乡和自由的向往如呼吸一般片刻也未曾离开,不管在异乡的土地上忍辱负重地生活了多少年,他也从未忘记过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并且抓住一切机会,把这些关于自己“根”的讯息传递给下一代。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蓄奴者给这些黑人精神和肉体都带来了不同的创伤,而这个关于“根”的讯息却能奇迹般地一直在子孙中被铭记,被传承。
1865年美国宪法宣布废除奴隶制,这时距离第一代黑人被掳为奴已经过了近两百年。康达·金特的后代是幸运的,他们可以侥幸通过口授的家族史寻找到自己远在冈比亚的“根”。然而对于更多的黑人而言,他们也许永远都无从知晓自己的祖先到底来自何方,那里曾有过、现在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无“根”可寻,只能在这块曾经带给自己先辈无数屈辱和奴役的土地上随遇而安。
书中康达·金特家族的命运多舛令人动容,而毋庸置疑由历史诸多原因引起的黑人种族问题在当今美国仍是难以治愈的顽疾。解铃还须系铃人,白人祖先们欠下了黑人兄弟的血肉债,除了应许的自由,如今又拿什么来偿还呢?
但是有时我会问自己,换作我是一个黑人,是宁愿自己现今生活在贫困落后的黑非洲,还是生活在相对自由民主发达的美国呢?由于工作原因,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黑人都有过简单的接触。判断眼前的黑人来自非洲或欧美国家,除了肤色深浅之外,精神状态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标准。非洲黑人身材偏胖(尤其是非洲女性),有些则是营养不良型的偏瘦,穿着往往混搭的不伦不类,不太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体味重,浑身洋溢着一股懒洋洋的气息,而欧美黑人一般都保持着良好的体型,穿着时尚,带给人的多是轻松、自信之感。而在对待不同国家的黑人态度上,世人也有诸多不同。这一点你我心知肚明,不需多言。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当初从非洲大陆上贩运为奴的黑人们能够看到今天两地黑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巨大差异,他们那饱受摧残的身心会不会有些许安慰?又或者,既便如此,他们还是宁愿世代在非洲土地上耕耘,哪怕后代子孙仍要在此忍受干旱和贫穷?
你我,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