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 No:2
最初,对文字的亲近,是缘于小学三、四年级的一次作文,题目是巜课间十分钟》,我仿照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写的,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朗读。被鼓励和认可的感觉真好,之后,我喜欢上了作文。
去县城的书店,问妈妈要的钱几乎都买了作文选。有厚厚的一大摞作文选,是我当年最骄傲的事。可惜那时的我,没有人引导我阅读,县城的新华书店小小的柜台里能卖的只有参考书、作文选之类的书。不管怎样,最初因为文字被肯定、被认可的经历,拉近了我与文字的距离,让我从内心里从没拿她当做“外人”。
现在想来,我那时就有过很多次写文的冲动,我曾经不止一次的爬到房顶,趴在房檐上“创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春天的傍晚,我趴在房檐上,闻着院子里那棵老枣树清幽的花香,写过一篇以枣花喻人赞美老师的文章。那纯粹是由感而发,跟作业无关。我曾经求爸爸帮忙给我《少年报》投稿,可惜爸爸也不知道该怎么投。
那时,村里有一个多次高考失利的高中生,他那时候应该是给报社投稿。那时村里的信都是邮递员送到村小学,再由我们这些孩子们放学时把信捎回去。我不止一次见过他的退稿,有一部还被卷成圆筒状。我“创作”和投稿的热情或许也因此受过他的影响,反正结果是,我上学时一篇稿也没投过。
爬完高考的坡,走入大学的校园,最如鱼得水的一件事就是,图书馆里可以有很多书借来读。《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飘》,这些从来都没见过的文字,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日子。三毛、金庸、琼瑶,当年中学时想读又不敢读,也没那么多时间全读的书,也被我重新补了课。现在想来,阅读,是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之一。
那时候,学校有一个文学社叫巜挚友社》,一批文学青年聚在一起办报纸,我偷偷地投过几次稿,没有被釆用,又对比自己的文字,觉得距离人家的水平尚远,自卑心理让我疏离,没有踏下心来学习写作,错过了一段很好的学习历程。
再一次燃起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热情,是因为儿子的出生。稚嫩的生命,一时一个变化,我惟恐错过他成长的点滴。照片记录的只是瞬间,文字却可以一定程度上还原他成长的岁月。同时我也希望这些文字将来可以成为我们家庭幸福和温暖的见证。我怕有一天,我老了,会遗忘那些美好。
我写了好几年的博客,通过博客认识了很多爱好写作的朋友,她们有的通过写作丰盈着自己的生活,有甚至通过写作改变了人生。在博友的引领下,我也开始投稿,竟然也真的有几篇散文、游记见诸报端。几张几十元的稿费单子,被我当成纪念保存了起来。
这段经历,破除我对文字变成铅字的神秘感、畏惧感。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是肯用心琢磨,发表个豆腐块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尝试过“发表”的滋味,却因为诸多原因,没有继续尝试下去。
年龄渐长,心境渐变。文字已经不再是哗众取宠、获得别人赞美、认可的工具。文,为心声。文字,应该成为心灵的朋友。
走至人生半途,内心却有诸多隐隐的不甘。不甘于风过无痕,不甘于平凡的生命无声无息地来过。人生百年,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文字的生命却要长得多,虽然我们的文字不能流传千古,但是她却能帮你记录下“翅膀飞过天空的痕迹”。
你曾经的喜怒哀乐,你的思考,你的收获,这些只属于你这个独特生命个体的情感,将成为你来时之路的脚印,你去时之路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