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不是家里的最大,也不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一哥下有弟妹。但是她长得快,小小年纪就和大人一般高,经常使得人们会产生一个错觉:她是个大人了!言下之意,她应该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做贡献了!辍学是减轻经济负担的第一步,进厂是改善集体生活的不二选。
八九十年代的贫困家庭,大多劝退不劝学,尤其是对女子而言,简直就是民心所向。懂事的孩子,指哪走哪;不存在六月寒人心,妥妥的棉袄一件。不懂事的孩子,连哄带骗,亲子游戏拉锯战都用上,硬是谁都不占上风,最后道德绑架来一通:“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是为不孝也。”
总觉得需要有人为她出头,但是一个也没有。那就客观论事吧:
首先,她被蓄意退学那年才十三岁,她的父母最多也就刚及不惑之年,谈不上“亲老”;“家贫”也是三餐温四季饱,并没有贫得很突出。
其次,就算真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咱们的传统美德讲究的就是“长幼有序”,割韭菜也得分个先后吧?她上面有人呢!不管由长到幼,还是从小到大,怎么轮都轮不到她。
最后,回到根本问题,你养不起当初干嘛非要生那么多?就不能好好计划生育吗?就单纯为了证明年轻力壮、身体健康?有那体魄你完全可以报名参加保卫祖国守护边疆的,那样历史都能为你证明你想证明的,何乐不为?
2.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贫穷”就像流行感冒——高发、易得,还很普遍。普遍到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正常的,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但是,怎么“熬”?没有明确说明。过程不尽相同,有人用青春,有人用生命;很少有人提及感情。因为谈起来廉价,说出来奢侈;真是有够讽刺!廉价的东西怎么就奢侈了呢?
家里养了猪,又养了牛,孩子五六个,肚子里还有个未受人间疾苦性别待定的生命,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牛能耕田,猪能卖钱;都是有用的。就孩子是个烧钱的主,男孩还说能续香火,女孩就彻底是个赔钱货。但生都生了,毕竟是条鲜活的生命,总不能拿去填海吧。虽然也不是没人这么干,却也不能一概而论。法不法吧,倒没人会在意,也没人普及。但怎么说都是折寿的事,只知道不好盲从。
于是就有了类似“责任分散”的对策:把孩子过继或让人领养,但又保持联系,说得好听是有责任和义务知道孩子过得好不好,其实就是想在秋收时节能分杯羹,毕竟种子是我给的,拿你颗粒不算过分。这种丑陋的心理,在当时,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她借住在亲妈的肚子九个多月,因为是女孩,搬出来的第一天就被抱走了,没喝过亲妈一口奶。她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住哪里,家里还有多少牲口。父母也知道其实她过得并不好,三餐没有两顿饱,却无动于衷;说不好插手别人的家事,是好是坏,那都是她的命。
熬过艰苦岁月,幸得成家立业。这时亲爹提出两家要多走动走动,说年纪大了总是容易感性,特别表现在亲情。说上了岁数越发觉得血浓于水的可贵,说想女儿想外孙了。从他贫困的出身谈到改革开放,好像人间疾苦都是他一个人在扛。诸如此类想要回一开始就被抛弃的女儿,在这个点上疯狂试探。隔三差五就会来送些蔬菜瓜果,说是自己种的,有机的,外面买不到;就是说,我把珍贵的给你了,等着回馈呢。
奈何女儿说破了天,不认就是不认。亲爹无计可施,只能排江倒海了;逢人就说,此女心狠。方圆百里,泛滥成灾。真是说得老一辈“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有人说:过去的都过去了,给你生命的人,怎么还能揪着不放呢?
生而不养不如别生。
又有人说:那不是喂不饱嘛,哪个做父母的不想儿女过得好?
第二年又生了个儿子,也没给人,怎么这下又能喂饱了呢?难道在送走了她之后经济爆发了?
还有人说:这种女儿就别认来添堵了,太能恨了,那架势看来不恨到你归西不肯休啊!怀胎十月呢!一点都不懂得感恩。那个年代食不果腹的家庭谁还没送出去过一两个孩子,要都像她这么没心没肺,当初还不如扔屎坑来得干脆,省得给自己生出个仇人来。
如果当初把她送出去的时候有过那么一丝丝的难舍和不安,估计他现在也不会腆脸腆得这么坦荡。哪怕只有一次,他们让她感受到温暖,她也不能如此决绝。
旁观者,不一定清。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3.她从小到大都是个乖宝宝,重大决策上没有逆过父母一次。都三十好几了,仍孑然一身。父母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大学毕业后也没少相亲,大都不了了之。初初几年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就算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各方面的压力,她自己也有些小着急了。
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也想着能尽快让父母安心,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对方是年纪与脸皮成正比,孝心与义气皆顾及的那么一个老男孩;穷是穷了点,但是很勤俭,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从不好高骛远,关键脾气还好。所有见过老男孩的她的亲戚,没有一个不夸他实在。
然而,事情光看表面,终究是肤浅了!但是又有谁能看透一个人的心呢?
婚后不久,她曾多次有意无意流露出各种无奈和焦虑,她不说,就没人知道她发生了什么,问起也是顾左右而言他。但是她快不快乐,表面也能看出个大概。
那个实在的老男孩变成男人后,他身上的标签也跟着变了,倒谈不上“质变”,就是换了个说法,比如:厚脸皮变成死赖皮;勤俭变成抠门;脾气好是少有沟通;脚踏实地是故步自封;不好高骛远是根本就不具备条件承担半点风险。
不变的是孝心依旧,义气长存。他只守着他的孝心和义气就能过日子,你可以附议不能有异议,哪怕一句半句,他若不喜欢听了就是你无理。而且很敏感,一个无意的举动在他看来有可能就伤害到他的父母了。比如他母亲准备的早餐你没吃,他不会去管你上班迟不迟到,但他会认为你是嫌弃了才不吃。你不能辩解,解释就是掩饰,他认定你是你就是。朋友有事,他可以请假一整天;妻子产检,却不能调休两小时。还不能抱怨,不然就是小气,没有格局。
每当她想坐下跟他好好聊聊,是希望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聊开,他都避而不谈;但凡问题涉及到他的父母,必定不欢而散。
自己薪资平平,非要做以“万”为单位的人情,惦记的却是妻子的银行卡,要不到就批判你没良心。一个连陌生人都能慷慨解囊的大好人,因为妻子没有上交工资卡,没有给到他满意的伙食费而恶言相向、冷语相对,说出去有谁信?
离婚!
婆家说她不体贴、不关心丈夫不算,钱还没给到位,是个不合格的妻子。
娘家说没有出轨、没有家暴,没有必要。
大家都说,这么大把年纪了能遇上这么好的男人还要离婚,想什么呢!
于是她忍了。
继续的相处换来的是,男人时常因工作上的不顺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对她开启语言暴力,有次直接把她骂回娘家,事后道歉:我知道是我不对,但我气不顺,我总要发泄,发泄完了心里才会舒服。他承诺,不会有下一次。
婆家怪她回娘家是小题大做,是败丈夫在人前的好感,根本就不懂得体谅丈夫的不易。
娘家劝说,他就只是脾气爆了点,别的没什么好挑,孝敬父母,疼爱手足;重感情,讲义气,懂礼数。
好男人的标准也不过如此!
好说歹说,她没有得到理解,但她仍坚持离婚。
世人多半劝和不劝分:离了婚你怎么办?再想找到这么好的就难了?
这样的人成宝藏了?不能理解!
可是对她来说,他是好人,他也确实残忍;对全世界都好,唯独对她冷酷又粗暴。
也是直到那一次四维显示,他们与孩子的缘分到此为止,才发现,原来从怀孕到引产,除了建档那个环节不耐其烦地冒过泡,他就只有最后一个步骤没缺席。因为在法律上,只要他还在,就没人能代劳。
离婚,她成了他们家口中嫌贫爱富的坏女人。可笑,刚认识的时候他祖上就没阔过,何来嫌贫?嫁给你的时候你分明就“两袖清风”,何来爱富?
三观不合,双方都是受害者。他却认为自己损失太多,不拿回点什么就不放过,就不离,就耗着。
她用几千块买了解脱,着实不贵;他也确实贱了点。就是遇上这样的人,真心倒霉!
后来,有人说她草率,有人说她任性,有人说她没有顾及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