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暑假,有天晚上忽然说村里谁谁家生了个大胖小子,请了放电影的。我家还在吃晚饭,西边靠路的两棵大树间就挂上了幕布,放映师在放着喇叭,一面调试着放映机。一群小朋友早已从各家跑出来,在幕布下面钻来钻去,追逐打闹。天渐渐起一层薄暮,吃饭早的大人们也都散步过来,聚一起聊着天,有人手里还拿着小凳子。
这样的盛事好久不曾发生了,大家显得格外的兴奋。记得小时候,谁家有点大事,都会请放电影的,以示庆贺。大人们在春节时候去庙里烧香拜佛,许愿祈福,如果愿望实现,来年就放电影,这就是村里电影的来源。随着村里生活条件提高,迷信的事也渐渐不再发生,我们一年也难得能看到一场电影。
这一场电影召集了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大家都来看看新鲜,顺便感怀一下过往岁月。我在家催着妈妈快点收拾,好早点去占个好位置。
那晚按照惯例先放两场电影。第一场是《举起手来》,潘长江和郭达演的抗战片。这部片子我已看过几遍,可是再和大家一起看,还是觉得笑点连连。大人小孩张大了嘴,笑的前仰后合。那时村里的路灯还没全部装上,电影的光照着人们的脸,一层层光晕。第二部是好像是《十面埋伏》,有武打场面,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第三部一定是唱戏的段子,咿咿呀呀,老人们听的津津有味。这期间,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插跑动,大人们时而站起来搜寻自家的小孩,大声呼叫,呵斥他们小心点。
放到第三部的时候,夜就深了,也安静了,小孩子躺在妈妈怀里已经睡着了。大人们打开手电筒,轻声唤醒孩子,有的实在叫不醒的,就干脆抱着回去,离家也不远。小孩子睁开朦胧的眼睛,分不清身在哪里,瘫软的靠在爸妈身上,被牵着回家。
我和妈妈也随着人群回到家里,刚过十点,一丝丝凉风吹来,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妈妈讲起了他们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
他们那时候连黑白电视机还没有,吃过晚饭就没有任何娱乐,大眼瞪小眼,于是村子里放电影就成了最大的乐趣。可是村里不是每晚都放,大家便会打听其他村有没有。他们那时候跑的最远的是一个大村,大概十里地,那里经常有电影。
一群小孩子早早吃完晚饭,便三五成群,穿越田地,翻过小沟,为了从小路走节省时间,可是也要走个一小时。妈妈说有时候她实在不想走那么远的路,可是又不想错过任何一场精彩。其实电影放来放去也就那几部。
最痛苦的不是去,而是电影散场后,深更半夜,还要强打着精神,拿着小板凳走十里地回家。真的是走不动啊,瞌睡加上累,恨不得躺地上睡一觉。他们最羡慕的是在那个村有亲戚的小孩,可以不用自带板凳。
可是听说的消息不一定准确,有时走上那么远的路,到了才发现是一场乌龙,只好再返回。回到家会有人问,今晚放的什么电影啊,回来这么早。他们便大声说,是《白跑地战士》。
听妈妈说《白跑地战士》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真有这场电影,演的什么啊。妈妈笑着说,哪有什么电影,那意思就是说今晚没放电影,白跑了呗。呵,这个段子还真让我乐了。原来爸妈小时候还有这么有趣的事情。
在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他们靠这样的方式愉悦,苦中作乐,丰富单调的生活。而我们现在电视机,电脑,手机,什么都有了,坐在家里不动便知天下事,却再难有这么难忘的回忆。
前几天晚上看到弟弟的朋友圈发的小视频,搭的场子舞台,是演出。有魔术,变脸,杂耍,好不精彩。我打电话回去,问他们在看什么。弟弟说,村里谁谁家娶媳妇儿,请的演出团,在这演出呢。
不得了啊,我再次为农村的娱乐项目吃了一惊,从放电影到综艺演出,这确实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放电影逐渐没落,高成本低收益,加上片子更新慢,人们不再感到新鲜,所以村里不再放电影了。综艺演出无疑又给大家带来了新奇感。据说节目十分丰富,甚至男扮女装,类似泰国人妖的演出都有。演一场一两千块钱,在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都能承担得起,图的就是一乐呵。
我不禁又在感慨,社会发展真的日新月异,从村里的变化就能看得出来。不得不说,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我们的幸运,愿祖国昌盛,愿我们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