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编辑视频时,用某音乐app下载了Bgm,使用的是付费音乐包,因为之前没有看音乐包的详细内容,下完歌之后准备编辑,发现文件格式不对,此app为保护知识产权使用自己的音乐格式,目前此格式我是没有找到转换器。使用音乐包下载的音乐不可以在其他app播放,并且切换账号之后,播放失效,显然文件和app结合确认账号和时效。所以对要使用的歌曲还是一首首买比较好:) 除此之外,微博,知乎推出的付费问答和各种软件需要付费才能提供的服务,都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每年花在软件上的钱,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甚至超出了设备本身的价格。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一般会有教育优惠(虽然微软和苹果的优惠可emmm忽略不计),但仍旧是高额的费用。
首先,介绍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在大家周围已经有人申请自己的专利,也有画画卖钱的,编程卖钱的,人们作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时,对付费很是赞同。在对于音乐,文档和较为便宜的软件,大家还是很赞同。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智力劳动带来的非实体产品的付费是正确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对于大型软件Windows,Adobe,他们的功能确实值得起这个价格,但却超出了普通人的支付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通常是学校集团购买,给在校学生使用,工作的一般也有提供,个体使用者最为艰难,所以在我看来知识付费导出来的还有大众劳动者的工资来源和生产力水平。同样作为知识的生产者,脑力劳动者在知识付费上更为悠闲,本身工资相对某部分来说就比较高。而廉价劳动力,无必要收入来源的人来说,根本达不到知识付费,尽管知道付费的重要性,在实施起来却不太现实。在软件和资源上产生了门槛,进而出现了所谓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并不一定是歧视,而是根据大家的使用软件的情况,相同消费水平的人自然而然的抱团,而不付费的人也凑一波。看起来这种影响不大,对于个人的社交圈明显有界线,不同爱好的人泾渭分明。但我认为这种差距都是暂时的,随着中国整体生产力的提高,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付费能力将会达到知识应得的价值。
所以努力赚钱吧,不然游戏都玩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