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
别揭开那些活着的人们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尽管这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但却模仿着我们所相信的一切,
而随意地涂抹上颜色,
在其背后潜藏着恐惧和希望,
交织着不同的命运;
谁曾将他们的影子编织在那幽远的深谷中。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
他曾揭开这彩色的面纱,
他在寻找,
他迷失的心灵是如此柔软,
令他不懈追求着他爱的归宿,
但却未曾寻到。
唉,这世上已无一物,
能够寄托他的爱。
他行走在沙漠的人群中,
就像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片光辉,
灰暗画面里的一块明斑,
他拥有一颗追寻真知的灵魂,
但像那传道者,也无法寻觅它的踪影。
依据毛姆在《面纱》这本著作的“序言”中的说法,这个主题的灵感有两个出处:一是他去意大利时读到的但丁《神曲》的《炼狱》篇中一个情节: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因丈夫怀疑她出轨,将她带到位于马雷马的城堡,期盼沼泽的毒气将之毒死。另一个说法是关于毛姆在旅行途中听说过的一个在香港的英国女人的故事。以此为蓝本确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一部关于压抑、激情与报复的小说由此诞生。
而《面纱》这一名字亦是由开头的雪莱的这首诗歌而来,这首诗最后一句所提及的“传道者”是引自圣经旧约传道书中的一个人物,该传道者是一位年迈的国王(所罗门),他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感到非常开心,然而他即将死去。由此,传道者反思到“虚无中的虚无,一切皆为虚无。”
对于诗中揭开面纱的这个人而言,他努力追求生活的意义和真理,可伴随而来的却是无边的黑暗。他寻猎成就的意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死亡的侵袭。当安慰无处可寻,剩下的只不过是面对一切假象直至归于尘土。雪莱曾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棵果实,潜藏着所有的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面纱》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瓦尔特是个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细菌学家。在他身上有着英国传统绅士的保守气质,和浓厚理性主义色彩的实干家精神。自从在一次社交舞会上结识女主人公吉蒂之后,便匆匆结婚,接着一意孤行地把她带到香港,在发现妻子与人有染之后,又让妻子身陷一种艰难的选择,要么离婚,要么一同到湄潭府——中国内地一个瘟疫蔓延的偏远山区。在湄潭府,瓦尔特疯狂地工作,与妻子的感情也经历着一场炼狱式的考验。与《神曲》所不同的是,瓦尔特自己在霍乱中死去了,这种死有着一种彻底的命运颠倒。毛姆将《神曲》中原先设定的爱情结局改变了,这也呼应了小说中瓦尔特临终前的最后遗言“死去的却是狗”。
在试图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进行解释后,我们能够发现瓦尔特的性格类型更倾向于内倾思维型,这是非常容易出学霸的一种性格类型,因为对追寻知识的无穷乐趣,将会使得这样的人博古通今,而故事里的瓦尔特的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让我们来看瓦尔特的爱情观,也深深地透露出内倾思维型的人的特质。他对吉蒂的爱是彻底而坚决的,对自己的工作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彻底而坚决的,只是这种无私大爱的面纱之下,却藏着更为隐蔽的自私。
在知道吉蒂的背叛之后,瓦尔特更是以一种类似报复的手段,强迫吉蒂去适应自己的生活。此时两人的爱情已经被性格类型所制造的矛盾击打得伤痕累累。瓦尔特以自己的肉身去承受一种爱的委屈,甚至由爱生恨,把对吉蒂的爱转移到无私的救死扶伤事业,只留给了她冰冷严酷的一面。在他和吉蒂爱情的面纱之下,他只是一味地顾着自己的想法,希望吉蒂为他而改变,而自己却不知如何是好。每每吉蒂尝试与之沟通时,他却借故推诿或者逃避,这种逃避直接导致了双方沟通的缺乏。
内倾思维型的人真的无法将自身内在浓烈的情感转化为情感性的语言去表达,因此也显得格外笨拙。就如同他在吉蒂出轨后所说的:“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欢那些讨你喜欢的东西,忍受折磨也要对你隐瞒起自己。实际上我并不无知粗俗、不爱散播丑闻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便尽我所能让你觉得我是个大傻瓜,跟你认识的其他人一样。”
塞琳娜•黑斯廷斯在《毛姆传》中提到:瓦尔特·费恩身上有很多作者自己的影子。比如在欢愉的宴会上,都会远离人群。大家唱歌时,都爱保持沉默。“费恩夫妇和毛姆夫妇的家庭生活也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个丈夫都天生不爱说话,却偏偏都娶了个话匣子。”这种性格类型上火星撞地球一般的冲撞,当“闷葫芦”遭遇“话匣子”,这种矛盾本身就需要有一方做出牺牲。
相比瓦尔特还有知识的海洋进行支撑,吉蒂的爱情之路要曲折得多。吉蒂从小缺乏疼爱,被一个势利的母亲铁腕掌控,17岁妹妹的提前订婚,又使得26岁的她害怕变成老处女而担心。经过我们的判断,她的性格类型更加倾向于外倾情感型,因此她的爱情观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感性的色彩。一开始瓦尔特根本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正如她所说:“他个子不高,一点也不强壮,又小又瘦。……他的表情微带一点嘲讽,在和他渐渐熟悉之后,跟她待一会儿就让她浑身不自在。他实在是太死气沉沉了。”然而一次公园的意外求婚,让情感型的她突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结婚两年后,她被他的关心所感动,对他的热情既意外又惊喜。但是性格上的矛盾还是避无可避,瓦尔特太一本正经,说话方式拘谨,没情趣。这和吉蒂的性格类型截然背道而驰。外倾情感型的吉蒂天生活泼,她愿意一天到晚说个不停,表达自己的情感,想笑就笑。而他的沉默和无回应却常常浇灭她的热情。
直到在香港她认识了善于交际的殖民地官员查理·唐生,对方说话风趣,充满自信,还善于献殷勤。“他的话本不是那么逗趣,却老是把她逗乐,一定是他说话的方式太特别了。他的声音既深沉又热切,听了让人心定……他确实魅力十足,这就是他处处受人欢迎的原因。”这时第三者唐生以第三种性格类型,强势介入了这段性格类型极不匹配的婚姻之中,那就是外倾感觉型。外倾感觉型的人对外界的资源具有天然的敏感度,他们非常知道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占有资源,而对于两个资源相比,哪个资源更加有利,他们都了如指掌。而涉世未深又备受压抑的吉蒂根本无法察觉,就掉入了唐生一步一步设计的陷阱之中。
直到偷情的两人东窗事发后,瓦尔特提出了离婚的协议:如果唐生愿意与妻子离婚,并在一周之内愿意娶吉蒂的话,他便可成全他们。可在关键时刻,唐生胆怯了,他不愿意牺牲目前的一切,也不想卷入这场对他事业无益的性丑闻。此时,身为外倾情感型的吉蒂一直坚信唐生会为了她而放弃所有的资源,然而唐生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社会资源。吉蒂这才意识到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一场多么荒唐的爱,“她从唐生那儿得到的所谓的爱原来一钱不值。”
《面纱》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性格类型,是如何在情感里渐行渐远的。然而认识性格类型只是为婚恋关系打好幸福基础的第一步,真正的从认识自身性格类型之后,再进行有所共情的调整,那才是提升婚恋幸福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