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某网站投票评选2019年度10大流行语,
giao哥一句“我太难了”独占鳌头,稳居榜首。
确实,这一届年轻人真的太难了:
大学时代憋论文憋到抑郁;
毕业后面试面到怀疑人生;
工作后改方案改到掉头发……
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隐藏着的是当代年轻人不能发泄的情绪,和不敢说的抱怨。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既不影响别人,又能发泄自己的方式。
最后,我们还真就找到了——微醺。
微醺是情绪的滤镜
让负面情绪虚化,让正面情绪明亮。
在网上看过一项数据,80%的人会在失恋的时候喝酒。
分手有多痛苦,经历过的人都明白。
就像生命的1/2被带走,你不知道怎么去填补那些空白。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用饮酒结束一段感情?
因为微醺的状态能让你暂时忘记那些痛苦。
不管是失恋、失业、还是失误。
一段痛苦我们无法逃避,但“微醺”让我们有机会短暂逃离。
我们都知道这解决不了问题,但它必不可少,因为这短暂的逃离,给我们积攒的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微醺的迷人就是,它不仅能让你短暂逃离悲伤,还能让你加倍享受快乐。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聚会,微醺都是气氛最好的催化剂。
毕业晚会,让同学和老师称兄道弟的,永远是两瓶啤酒;
生日party,把气氛推上高潮的,永远是挥洒的香槟;
家人团聚,传递思念和祝福的,永远是杯中的红酒。
我们不是只因为难过才喝酒,欢乐的时候也需要它来引爆。
微醺像情绪自带的美颜滤镜,虚化负面情绪,增强正面情绪。
如果是悲伤,那就忽略,如果是欢乐,那就沉浸。
我们都知道那是短暂的,但我们都需要这种没心没肺的短暂。
微醺让勇气翻倍
有很多话,都是在我们喝两杯之后才敢说。
有一个节目叫《举杯呵呵喝》,由胡海泉邀请其他明星艺人来喝酒聊天。
某期嘉宾是大张伟。
杨迪问大张伟:“ 假唱是不是比真唱舒服?”
大张伟无奈地说:“ 真不是。”
当初逼不得已才假唱,结果一直背黑锅,谁能不委屈呢?
谈到当年他被谣传吸毒的事时,一向无所谓的他,少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涩:
“一刀扎上,这伤是合了,但是这痕迹永远都在。”
微醺是一些外表坚硬的人真诚沟通的唯一方式。
很多人,在有了一点酒精的鼓舞后,才敢把那些藏在心底的话说出来。
而很多在微醺状态下才敢说的话,如果不说,错过的就是一辈子。
《旺角卡门》里,张曼玉对喝过酒的刘德华说:
“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相信了。”
张曼玉不懂:很多“我爱你”,都是微醺时才敢说出口。
你和TA的更进一步,除了一次次的吃饭看电影,更需要张口说“我爱你”的勇气。
“剪刀手爱德华”,“杰克船长”的扮演者,著名影星约翰尼·德普。
就是借着微醺酒意向凡妮莎·帕拉迪丝说出了“我爱你”。
他是出了名的爱酒,还在法国买下了一座葡萄园酒庄送给女友。
微醺给你的勇气,改变的不仅仅是你自己。
微醺是你最接近真我的状态
微醺时,内心真正的想法就会冒出来。
在这一点上,怎么也绕不过这个浪漫的诗人。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豪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洒脱的诗仙,满足了我们对微醺状态最美的幻想。
作家王欣说:
“相信我,人在微醺的状态下,写的文字会特别优美,看的文字也会特别生动,你会永远记住在那个状态下,读到的一个美好句子,然后被温暖、被打动。”
王尔德把苦艾酒当作创作灵感之源。
这一点和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波德莱尔不谋而合。
波德莱尔曾说:
“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沉醉,或沉醉于美酒,或沉醉于诗歌,或沉醉于美德。无论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
以前我以为他们喜欢的是酒。
现在我才明白:他们喜欢的不是酒,而是微醺的状态。
在看他们作品时,我们在为什么而感动?
我们在为他们的“真”而感动。
因为那是我们缺乏的,所以珍贵。
好在,这种珍贵,我们也能短暂拥有。
酒是涩的,但和生活相比,很甜。
生活的重点不是上班应酬的8小时,而是剩下的能自由掌控的3小时。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里说:
经历了白天辛勤的劳动,又累又饿时享受的那杯酒,才是世上最好喝的酒。
晚上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开灯,换鞋脱衣服,靠在沙发上倒上一杯酒。
这杯酒是分隔工作和生活的一个仪式。
那一刻,生活只属于自己。
那一刻,一饮而尽的是一天的烦闷和苦恼。
那一刻,是成年人最体面的放肆。
微醺让愉悦更持久,是助兴却又理性的新生活方式的体现。
微醺就是年轻人新兴的饮酒方式,不要那种在酒桌上还要考虑客户领导的拘束谨慎。
年轻就要有年轻的方式,年轻就要有年轻的态度。
微醺是我们对生活最温柔的抵抗。
我们不要酩酊大醉,我们只希望:
在高楼林立间温柔的微醺一次。
在成人世界里体面的放肆一回。
#今日说说:你的微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