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驴得水》上映,许多评论在肯定故事的同时,都会批评,这片电影感不强。
还有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电影拍得跟电视剧似的。
那么,究竟怎样处理,才能让电影质感更强,今天,Sir就给你们请到老司机@云舅,他将于《无耻混蛋》(相信很多人看过)两段看似简单的对话,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谈谈——
什么叫无声处听惊雷。
文|云舅
电影对话要拍得好,是非常困难的事,有很多的难题,比如台词的处理、场面的调度、演员的分寸等等。对话的拍法,最少得有几百种。
但我们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三镜头”“正反打”。这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Sir和云舅面对面聊天。
第一个镜头,拍摄Sir的半身,他说:吃了吗?
第二个镜头,拍摄云舅的半身,我说:没吃呢。
第三个镜头,侧面拍我们俩站着的一个全身景,Sir说:没吃回家吃去吧。
好了,这种用三个机位来拍摄对话的拍摄方式,就叫“三镜头法”,而谁说话给谁镜头(或者给另一个人的反应镜头),就叫“正反打”。
90%的导演,尤其是电视剧导演,都会用这种方式来拍对话。因为简单好操作,观众也最容易接受。所以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滥大街最无聊的拍对话方式。
但真正好的导演,真正有“电影感”的导演,哪怕是用这种最“死板”的方式,都能拍出神采飞扬、非常有视听语言魅力的对话。
比如昆汀·塔伦蒂诺。
昆汀的对话场面跟大多导演一样,看上去都是很常规的“你说,我说”来回切换。当然他只是看上去老实,实则大不老实,有一种一本正经的蔫儿坏和很强大的悬念在里面。
昆汀最拿手的对话写法和拍法,就是“桌子底下的炸弹”。
什么叫“桌子底下的炸弹”呢?
希区柯克给过一个定义,在悬疑电影里面,观众知道桌子底下藏着一颗炸弹,而且看着炸弹上的表在倒计时,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炸弹是否会爆炸。
只有这样观众的心才会跟着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颤动,而且观众知道有这个炸弹,但片中人不一定知道,这就构成了两重悬念。
我们来看《无耻混蛋》的开场,就是这种手法的经典示范。
故事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军官怀疑一个法国农民家里窝藏了犹太人,所以他上门进行看似友好的拜访,实际是进行询问。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扮演的纳粹军官,给整个片子定了一个基调,就是蔫儿坏但又意有所指的感觉,你开始不明白,后来才发现桌底下的炸弹在哪里。
一开始,主宾二人相敬如宾,彬彬有礼,兵不厌诈,宾至如归。桌子上还有牛奶,他们的对话好像也是很平等的关系。
但随着情节逐步深入,纳粹军官慢慢点明了自己的来意。整个对话的悬念性开始迸发出一丝火星。
这时候镜头展现了地板底下的另一世界(藏了很多犹太人)。
于是整个对话层面多了一层悬念含义:躲藏者能否被抓出来?
这个悬念就像桌子底下的炸弹一样,观众知道了,但剧中人物知道么?
对话随之进入第二阶段。
我们看下面这个镜头,空间跳了,来到一个相反的机位。
这时候纳粹在画面右边,农夫在画面左边,两个人的距离感已经比刚才要远了。农夫有点紧张抽着小烟斗。
这个视角的变化,让双方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勾心斗角。
两个对话来回后,纳粹军官——不,应该说是导演,发了一个大招。
军官问农夫:我也能抽烟斗么?
农夫当然同意了,这时候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观看下一个镜头。
这个镜头就是整段对话戏的一个戏眼,是最重要的镜头。
为什么?
第一点,这个镜头其实是一个跳轴。
上一个镜头纳粹军官还是在右边,那么现在他突然到了画面的左边。从剪辑的术语来讲这就是一个跳轴,因为它破坏了刚才空间的完整性。跳到了拍摄轴线的另外一边。
跳轴是电影技巧一种,会起到一个“提醒”功能。因为它打断了正常的叙事与画面的连贯性,让大家觉得,咦?这个对话方向有点奇怪!
除了跳轴之外,这个镜头的第二个亮点,就是纳粹军官拿出了一个极大的“富丽堂皇”的烟斗,跟农夫的小烟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要在心理上压倒农夫,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黑色幽默的细节。
还有第三个亮点,这个镜头从构图上来讲,纳粹是靠前景的,他离观众比较近,整个人就显得比较大。
上一个镜头里,农民是跟军官对等大小的;
这个镜头跳轴过来之后,农民就处在了后景。
农民整个人缩小了,头顶上还压了一个斜线(楼梯的形状),就显得他更加弱小。
这还没完,纳粹军官还把自己大烟斗的烟也喷在他那一边,从整个画面上看,纳粹已经完全占据上风。
一句台词不用说,导演就用电影技巧达到了这些表意的功能和效果。只是通过视觉暗示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接受心理。
这就叫会拍对话的导演。
对话不光是要拍两个人怎么说话,怎么把不说话的时候拍好,也许更重要。
然后纳粹的盘问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开始引诱,然后进一步逼问。
相反,你还会被奖赏。
在德军占领期间,你们家将再也不会被(骚扰)。
可以看到这两个镜头景别比刚才推进很多了,到了特写甚至大特写的级别。两个人的面孔开始反复切换。
这时候用常规的正反打就很有作用了,因为两个人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一方要完全击垮另一方。是一种最正面的对决。
你在藏匿国家的敌人,是不是?
是的。
在纳粹鹰一般的眼神和气场逼迫下,农民伯伯受不了,哭了,胜负已分。
这就是一段拍得好的对话,从开始慢悠悠的节奏,通过景别、轴线、视觉细节和表演的调整,把整个对话慢慢推到高潮。
这就是拍得好的对话,有理有据有节奏。
就像一场战斗。
接下来,当然就是要点爆这个桌子底下的炸弹。这个云舅就不剧透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
《无耻混蛋》里还有一段对话戏也非常经典,就是女主角遇到了童年时的大仇人纳粹军官,两个人处于一种互相猜疑互相试探的心理。
女主的内心是很恐惧的,但表面上又好像是一团和气。
昆汀就是用这种恐惧作为整个对话的底色,作为藏在桌子底下的炸弹,这就写出了真正的紧张感。
一开始纳粹要点餐,他给自己点了咖啡,然后给这个女孩点了一杯牛奶。
另外我要杯浓咖啡,至于这位小姐,一杯牛奶吧。
大家看过开头那场戏就知道,牛奶跟这个女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这就是一种试探,我们看到女孩的表情是崩溃的。
接下来的对话是纳粹继续要试探她。
他采用的是“打断”这一招,不断给这个女孩造成不安感,施加压力。
小姐,让我打断您一下。
您没必要觉得紧张。
造成不安之后,纳粹军官继续进攻,就问她:
像你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会拥有一家影院的?
这时候姑娘还没等回答呢,军官又打断她的回答。
抱歉,我忘了点奶油了。
这就是对话进程的第二次被打断,姑娘更紧张了,感觉整个局势都被纳粹军官控制了——
这就是他的阴险老练之处,局势与节奏永远掌握在他的手中。
这个时候,昆汀非常狡猾地加了两个特写镜头。
除了表现一种在视觉上打断两个人对话的感觉,同时好像又提供了一种很特别的视角——
为什么导演要专门去拍这个面包和奶油呢?
我们在后面会讲的,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对应。
这时候纳粹军官和姑娘就开始吃起来,好像大家又回到了风平浪静日常吃饭的对话。
我说的没错吧,不是很难吃。
可是,第三次打断出现了,军官继续提出了刚才的问题。
你刚才说你是怎么拥有一家影院的?
你的叔叔婶婶叫什么?
现在他们人呢?
经过一系列的打断之后,纳粹忽然连问了三个关键问题:一个比一个更深入地逼问姑娘有没有说谎。
这跟刚才对话的轻松感形成很明显的对比——
这才是纳粹想知道的实质问题。
所以说,好的对话必须是有曲线的,有低有高有对比。
在姑娘故作镇静的回答完几个问题后,纳粹军官突然停了下来。
我的确还有别的事要问你。
就好像他最后一句话要问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要把整个对话的紧张感推到最高峰。
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候镜头给了一个特写,军官忽然露出了一个非常严肃非常警觉的眼神,大家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可这个时候昆汀却玩了一招更有意思的转折。
他突然说:而我却想不起来要问什么了。
他真的是记不起来吗?以他的阴险个性应该不可能。他就是不想问,或者不想现在问。显得这个人更加高深莫测。
所以,整个对话的曲线到了高潮的时候,昆汀一个转身,突然中止了整个对话,出人意料。
接下来这个镜头就很有意思了,纳粹军官随手就把自己的烟插在了面包的奶油上。
这样做,在视觉上就破坏掉刚才两个奶油特写积累的和谐用餐氛围。
这个烟一插进去,首先观众会觉得有点奇怪,有侵犯性。仔细想的话,可能是纳粹军官的一种示威,或是警告。这个人真是深不可测。
所以,这一个镜头,也是用电影语言提供的暗示,让观众对人物心理和故事进程有更多的期待和理解。
姑娘在纳粹军官走后,情绪直接崩溃了。
杀父之仇就在面前却不敢表达,这种情绪上的矛盾点,终于给这一整段对话划上了最完美的高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