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来访者,是一位男士,他是一个很容易出现暴怒的人,我的文章中也讲到了,这个暴怒的背后都藏着自恋性的暴怒,有这样行为的人,会是一种全能自恋的人,他觉得自己像神一样,他的每一个愿望、每一个东西都应该得到实现。一旦他的动力、他的愿望、他的声音没有人回应,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怎么样,他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死亡的感觉,他就会产生自恋性暴怒。
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说他家里有很多坑,这还是水泥的墙,而不是普通的墙,所以就会出现很大的破坏性愤怒。为什么这样呢?多数是他拿拳头锤的,最严重的时候,他都不是拿拳头去锤,他会拿脑袋撞墙。他拿头撞墙的时候,他会知道克制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不会撞得很严重,但是他有很强烈的感觉,他会拿最大的劲用头去撞墙。
为什么会这样呢?相信很多朋友见过处在暴怒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拿头撞东西,或者拿头撞你,或者撞墙、撞树这种行为。这里面藏着一个基本的东西。我再讲一个今天的基本假设,我们一般会认为什么叫生死呢?就是我作为一个有肉体的生命,我出生了,这就叫做生。我活了80岁,我死了,我的肉体就叫死。我们一般这样理解生死。实际上一切存在都有生和死的感觉。
比如说我们一个想法升起,我们会认为我的脑袋发出一个想法,我能控制我的想法,但其实不是,你的一个想法一旦发出,它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这个独立的生命有生也有死。
我们再做一个推论,我们在得到整个一章里连续几个星期都在讲动力,什么叫做动力?就是驱使我们做事情的各种各样背后的东西,这就叫动力。动力一般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你发出任何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生和死的问题。你发出一个动力,如果这个动力得以实现,你就会感觉这个动力成了一个生命,它就得生了。如果这个动力没有得以实现,它被拒绝了,被忽略了,这时候你就感觉到这个动力要死掉了。
成熟的朋友你会觉得动力是动力,我是我,动力是我的一部分,你会有这样的感知。所以,一个具体的动力的生死不会引起你很严重的生死感。但是,脆弱的朋友,你可能连这个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形成,你会觉得我的动力就等于是我,我发出了一个动力,这个动力的生死就等于是我的生死。所以对于脆弱的朋友来讲,你背后藏着这么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对你来讲,不存在小事,任何一件小事都非常得严重,因为任何一件小事都藏着动力,这个动力的生和死都让你体验到你自我的生和死的感觉。
我们再回过头来解读这个朋友为什么拿头撞墙?为什么拿手去锤墙?他最想要的是拿头撞墙。因为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动力是从哪发出的?实际上我们经常说从心、从身体更低的一些部位发起。
但是一般感知就是你的动力都是从脑袋发起的,所以你会觉得我的脑袋上生出了一个想法,遇到了一个阻碍。当遇到阻碍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个阻碍很强,它就像有一堵墙一样,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呢?成熟的朋友有别的想法,我可以绕个弯,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对于脆弱的朋友来讲,你会觉得好像只有这一条路。
所以说有一个墙把我给挡住了,我怎么办?我就要拿头撞上墙,无形中就藏着一个结果,我希望拿头把墙撞开,为我的动力实现创造条件。但实际上你可能会头破血流,你可能会死掉。
这种事在他身边发生多很多次,后来他出现了很大的转折,这个转折其实是一件特别特别小的事情。有一次他去健身房健身,他先报了一个他最喜欢的项目,但是他没有预约,所以那个项目的人占满了。把就再去报第二个项目,第二个项目又是人占满了,他就又报第三个项目,结果仍然是占满了。我必须要跟大家说一声,他能够连续选择三个项目,这已经是咨询的结果,在此之前通常是他报一个项目,这一个项目被拒掉,他就立马不想在这个地方待了,实际上他感觉到这个地方有一个东西杀死了他,甚至想毁掉这个地方,所以他就逃开了。
连续被拒绝三次之后,他就感觉非常痛苦、非常难受,他就去健身房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他把水的声音放到最大,在洗澡的时候突然之间放声痛哭。但是因为这个水的声音很大,所以他哭的声音也没怎么被人听到。结果他在哭的时候忽然之间灵机一动,他就想,实际上以他以往的经验都存在这个事,每一个项目都会被预约满。但是经常有人预约了却不来,因为这个经验是每次都会发生的事,他就想这次他可以使用这个发现吗?所以等洗完澡之后,他再次去到第一个想去的项目,服务员说先生,我们的项目已经占满了,他说没关系,如果有人来,那我就走。
他跟我讲到这个细节的时候热泪盈眶,他说我感觉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什么叫伟大的时刻呢?大家看到过去他的能量是这样的,就是直直的,或者往前冲,挡住了把墙撞开,或者不会往后退,他再也不尝试了。这是有严重的全能自恋和暴怒的朋友常有的事情。成熟的朋友会发现什么呢?你可以绕弯,我把这个墙绕过去不就行了,或者我可不可以往后退,攒更多的劲往前冲。
可能成熟的朋友觉得这是什么事?这还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但是如果你深刻地体验过自恋性暴怒,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特别是你身边有这样的亲人,你会深深的知道,当这些人知道绕弯的时候,这时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意味着一个很重要的成熟的发生。
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刚才讲了一个故事,我们现在来作一个总结。我们要有这么一个生死观,其实生和死无处不在,我发出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如果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这个动力就成了,而对你自我来讲,你就有了生的能量,就增强了。如果这个动力没有实现,这个动力被拒绝了,被忽略了,或者各种原因,它都没有得到实现,这个时候这个动力就死掉了,这个时候就有了死的能量。
如果你会认为我就是这个动力,这个时候这个动力的死亡会唤起我的死亡感。所以这时候我们就明白所谓生和死的问题,所有有韧劲的生命就是这么回事。当你感觉到死能量袭击你的时候,你是否兜得住死能量,甚至战胜它,转化成生的能量。如果能做到这个,你就是一个有韧劲的生命。所以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东西。
看起来讲得很简单,但是真正从逻辑上去理一下的话,我们其实讲了这么几个东西。第一:我;第二:动力;第三:生死。
根据刚才的故事,我们再讲我、动力、生死,似乎和这些联系不是那么大的东西,但是它作为一个背景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这个背景就是时间和空间。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会说脆弱的生命力,如果你的心理比较脆弱的话,你一定存在这样的问题,你会具有婴儿一般的时空观。
什么叫做婴儿的时空观呢?我们都知道有一个笑话来形容小婴儿,或者幼儿也是这样,叫饼干碎了。你会发现饼干碎了的话,小孩子就会突然之间哇哇大哭。他活在他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当下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唯一的时间和空间,他的动力、他的愿望必须在当下一个时空去实现。如果在当下一个时空没有得到实现,他就会觉得这个动力彻底死掉了。这是一个特别特别关键、特别特别重要的东西,婴幼儿就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成熟的人来讲,我想今天在听讲的朋友,大家都是成年人,或者至少你知道有这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但是我们会知道,很多特别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概念,形成心理意义上的东西,都是非常非常得困难。
比方说时间感和空间感。你可能已经20岁、三四十岁,甚至五六十岁了,你可能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我们再讲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玩“藏猫猫”的游戏。如果你和一岁之前的小孩子玩藏猫猫游戏,他就会特别特别开心。特别是妈妈跟他玩,妈妈把脸一挡上再拿开,孩子就会哈哈大笑,他笑得特别特别开心。你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是吗?实际上不是,这是一个严重的生死的问题,当然我不是让大家以后不要玩,还是可以多玩。因为一岁多的孩子觉得他看见东西才存在,他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涉及到一个客体恒定性,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什么意思呢?对于婴儿来讲,他看到这个水,这瓶水就是存在的,如果突然之间看不见了,婴儿就会觉得它是不存在的。但是成年人会知道,看不见这瓶水,这瓶水放下,它还仍然存在,所以这个水叫做客体,或者叫做物体,所以这叫做一个客体和物体的恒定性。
等小孩子再长大一些,通常是九个月到一岁半就完成了这么一个东西,他就有了物理意义上的恒定感。所以你再跟他玩藏猫猫游戏就没有意义了,一岁半以后的孩子知道,你虽然不见了,躲起来了,但其实你还是存在的,所以这个游戏对他的吸引力就变得不那么重了。
我们从恒定感回到时间感、空间感上。比如说对于前面我们讲的那位男士来讲,他觉得他的愿望必须在当下的时空里得以实现。如果它不得以实现,他就会死掉。实际上我们有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部分,你就算这会不能死亡,待一会能不能实现呢?这是时间上的概念。 还有一个空间上的概念,这个地方选择不行,你可不可以换一个,可不可以再换一个,可不可以再换一个?我们把它称之为空间的变换。你一旦知道有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通过时间的累积,通过空间的变换,这个时候实现你目标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当你能够做到这些的时候,你就和变得很不一样,所以我们会说这叫做时间感,这叫做空间感。
我们再把这个问题放大,刚才我们讲的是非常非常小的故事,假如说你有一个很大的目标,我们也知道很多朋友听我的心理学课,可能你会有这么一个目标,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你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甚至你最好具备一些心理学的基础,比方说你是一个心理学硕士或者相关的学位。但是你可能仍然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比如说达到80分,你可能就需要花10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你通过时间的累积,你就可以很好地去锤炼你自己。空间的变换,在这个事情上也是一样。你想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比如说现在在中国有一个课程特别特别受欢迎,我们把它称之为中德班。
中德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德国和中国联合开办的这样一个课程,核心的东西是教精神分析,这是它最初的,实际上中德班有家庭班、有创伤班,还有催眠班,以及各种各样的课程。但是因为中德班现在特别特别受欢迎,所以你报考的时候就很困难,可能录取比例是10比1,甚至20比1。
这时候很多朋友可能就会觉得我上不了中德班,我的机会就变得非常非常小了,其实这仍然像是这么一种能量,我想上最好的班,上不了我立马就觉得自己没有机会了。但实际上现代社会越来越多,有中德班,还有中英班,中美班,中挪班。现在还有这样的事情,现在因为国内的大咖也越来越多了,比方说各种各样的老师可能都在开一些精神分析课程。这就变成你中德班上不成,甚至你中英班、中美班都上不成,因为它通常对实战经验有要求,但是你可以上国内的各种各样的课程,通过累积你的一些其他部分,最终创造条件去上这样的课程。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空间的变换。
这时候很多朋友可能就会觉得我上不了中德班,我的机会就变得非常非常小了,其实这仍然像是这么一种能量,我想上最好的班,上不了我立马就觉得自己没有机会了。但实际上现代社会越来越多,有中德班,还有中英班,中美班,中挪班。现在还有这样的事情,现在因为国内的大咖也越来越多了,比方说各种各样的老师可能都在开一些精神分析课程。这就变成你中德班上不成,甚至你中英班、中美班都上不成,因为它通常对实战经验有要求,但是你可以上国内的各种各样的课程,通过累积你的一些其他部分,最终创造条件去上这样的课程。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空间的变换。
这样我们可以做推理,实际上任何的一件大的事情,你都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增加它实现的概率。刚才我们讲的是时间感和空间感,我们前面也讲了婴儿的时空观,接着讲了成年人的时空观,这时候我们可能以为婴儿的时空观可能是错误的时空观,只有当下一个空间。但是大家知道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说法叫活在当下。
什么意思呢?你仔细想一想,空间这个事我们不容易想清楚,实实在在地存在了无数个空间,但是关于时间,你真的去感受一下,你真的只能够感受到当下这一瞬间,而且当下这一瞬间是这样,你感受它,它就又消失了。我们经常讲过去,也讲未来,但是你说存在过去、存在未来吗?实际上是你既感受不到过去,你也感受不到未来,你只能感受到当下这一瞬间。喜欢佛学的朋友,你可能知道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心也不可得。实际上说的就是过去不存在,未来不存在,当下也不存在,甚至我们可以说时间是一个幻觉。
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婴儿的时空观,特别是他的时间观像是有很深的道理。如果我们今天讲大一点,讲到什么开悟这些东西,我完全不懂,只是随便给大家将一讲。开悟的人就会知道,时间和空间都是幻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婴儿的时空观看起来境界最低,但似乎和境界最高的开悟的时空观又是一样的。
这是我们引申多讲的,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婴儿的时空观我们并不能完全把它视为错误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需要获得一个所谓成熟的时空观,我们知道有时间这回事存在,有空间这回事存在,我们需要通过在时间上去累积你的努力,在空间上去变换为你创造条件,这样增加实现你目标的这种可能性。刚才讲了时空观,接着再讲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说“我是谁”。
前面我们讲到一个基本的东西,每一个动力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每个动力都有生死。有些朋友可能有这种感觉,你感觉动力就等于我,每一个动力的生和死就等于自我的生和死,所以任何一个动力是否实现,都变成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
就比方说我相信很多朋友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或者你是这样的,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小事,任何一件小事他不开心,他都要跟你闹一天。任何一件小事他遇挫,他受不了他都要崩溃。这就是自我的生死和动力的生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比方说我的一位朋友发现他的驾照过期了,要去车管所续驾照,结果在开车的路上车出了事情,到了车管所,大家都知道,车管所的服务态度通常不怎么样,这还是广州的例子。接着连败五六次受挫,他都要崩溃了,甚至想把这个车管所给毁掉。看起来是续办驾照的事情,看起来是在跟五六个官僚机构打交道的时候,别人不可理喻的给你处理。但实际上耐心一点你就能把这个事办成,但是对他来讲,他感觉快不行了。结果出现这样的事,第一次就没有把续驾照的事办成。
后来他给我详细讲了这件事情,第二次我就建议有一个成熟的朋友陪着他去。结果第二次去了之后,他还是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因为身边有一个成熟的朋友陪着他,结果他就把这个事办完了。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对于我这个朋友来讲,他会觉得动力就是我,动力的死亡就等于我的死亡。所以,任何一件小事的死亡,都会引起他极大的恐惧。他为了对抗这个死亡的恐惧,他就恨不得大吵大闹,恨不得把车管所掀翻。旁边的朋友是一个有成熟自我的人,他有一个抽象的已经成形的自我,任何一个动力只是自我发出的一个东西,所以任何一个东西就只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是它完全不能等于我。
所以动力的死亡都不会引起“我”的这个自我的死亡感,所以他可以不断地遭遇挫败,这些挫败也会唤起他一定的死亡感,所谓的死亡感让我们体验其实就是焦虑。当你在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焦虑,甚至严重的焦虑时,其实都可能是死亡在袭击你。但是对一个有稳定的成形人来讲,他就兜得住一个一个具体的动力的死亡。
实际上这个成熟的人,他就像一个你的外壳一样包着你,结果你经常会感觉到在当下的时空里,你的动力死了,你感觉到自我要死了,结果你成熟的父母都可以告诉你,没有没有,我陪着你呢!孩子你要知道这里面有时间空间这回事,多点耐心,最终你会实现。
当你不断的有成熟的人陪着你,让你获得体验,你逐渐就会把父母外在的形象,或者是和父母的关系吸收到你内心里来,而这时候就所谓了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自我。所以,通常这个所谓的成熟的自我就是馈赠而来。讲到这儿我就很想对大家说,脆弱的朋友你不要觉得我太差了,你需要对自我说一声“你也蛮不容易的”。成熟的朋友也不要沾沾自喜,你真的可以反思一下,这其实在生命最初的时候你获得的一个礼物。
今天来看我直播的朋友,你至少十几岁了吧,或者二三十岁,四五十岁,无论你如何脆弱,你已经活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了。实际上你已经很成功地把你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延续到今天,而且我相信你也有自己各种各样的空间,你也做成了很多事情。也许你没有很好的时间感、空间感,但是你无形中已经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很多努力,获得了很多很多东西。
顺便讲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叫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在中国非常非常普遍,父母应该给孩子制造挫折,让他知道我的愿望是不能立即实现的。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死亡不会那么容易,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只要你持续地去努力,你最终得以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不是父母去告诉孩子,你的动力注定会死亡的,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你的事情不可能轻易满足。
如果你这样讲的话,你的孩子不会延迟满足,他获得的就是一个绝望教育,你告诉了他这个世界是绝望的。如果你这样对孩子讲的话,你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看起来稳定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冷漠的,没有生命力的,甚至被死亡能量战胜的人。
延迟满足必须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孩子会感知到他的愿望是不能够立即得到满足,但是有时间在,有空间在,只要我增加我的努力,我的愿望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而且就算我不行,有父母或者其他人可以支持我,我可以到处去寻找帮助。这不是一个绝望的世界,这不是一个孤独的世界,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增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我也可以寻找人的帮助去增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接下来介绍一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这也是有韧劲的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什么叫自我效能感?实际上就是我能做成我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关于这个自我效能感,我们还是从小孩开始讲一下,我们讲这么一个故事,或者你想象这么一个画面。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可能一岁半或者更小一些,他走路还摇摇摆摆走得不稳。在离他20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他要拿这个玩具。你想一下,这个摇摇摆摆的孩子,他这样走路的过程,如果走20米,可能会摔倒,这是很困难,他总是要花一段时间,而且要在这个20米的空间上做很多努力,他才能够拿到这个玩具。
这个时候如果他旁边有一个大人,这个大人说我很爱我的孩子,你想,怎么去爱他?前面我们讲动力的实现特别重要,如果动力实现了,就有生的感觉,如果动力灭掉了,就有死的感觉。作为家长,你听到之后,那好,是不是我可以大步流星地过去帮他把玩具拿过来?
如果你做了这件事情,确实他有好的感觉,我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得到了破坏。因为在拿到球这件事不是我完成的,而是大人帮我完成的。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很敏感的感觉和对比,他大概也知道如果他去把这个球拿到,这20米的路程相当得不容易,而大人居然可以大步流星地过去轻松完成这样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恋受到打击,我是这么差劲,而大人是这么伟大。他不仅自我效能感受到了破坏,自恋也受到打击,所以就不再是我能完成我的愿望,而变成爱我的人能够帮我完成愿望,这个时候其实你的自我效能感是被破坏了。
你可以想一下你是怎么长大的,我相信现在听我讲的朋友,还有很多人是三四十岁,或者孩子处在很小的状态之下。可能有老人帮你带孩子,你可以看看老人通常是怎么带孩子的。我想在中国,这种事情非常非常常见,老人经常帮孩子去做一些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当然这个简单是我们大人认为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对3岁以前的孩子来讲,吃喝拉撒睡这些东西都不简单。
我要特别讲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生可以划分为很多阶段:
三岁前是一个阶段,因为你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头,你连幼儿园还没有去。这时候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挑战,你会不会说话,这还具备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多数这个事情,这是一个绝佳的练习场,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失败,失败只会给他带来死亡感,但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挫败。
3—6岁又变得不一样了,就到了幼儿圆了。当然中国人很焦虑,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很担心你的孩子到了社会上轻松被别人“杀死”,他没有生命力,所谓的焦虑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3—6岁又变得不一样了,就到了幼儿圆了。当然中国人很焦虑,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很担心你的孩子到了社会上轻松被别人“杀死”,他没有生命力,所谓的焦虑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当家长处在严重的焦虑时,其实你是被死能量给抓住了,你处理不了,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变得非常强大,来帮你化解你的死亡焦虑。在中国的家庭中经常是这样,大人把自己的死亡感传给孩子,让孩子来化解。而孩子可能两三岁,几岁或者十几岁,他就要帮你去化解你的死亡焦虑,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说3—6岁是比较简单的练习场。
当家长处在严重的焦虑时,其实你是被死能量给抓住了,你处理不了,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变得非常强大,来帮你化解你的死亡焦虑。在中国的家庭中经常是这样,大人把自己的死亡感传给孩子,让孩子来化解。而孩子可能两三岁,几岁或者十几岁,他就要帮你去化解你的死亡焦虑,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但是我们仍然说3—6岁是比较简单的练习场。
7岁以后正常进入小学了,小学又是一个练习场。中学,特别是初中也是一个练习场。但是初中和高中之后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因为这时候就进入了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发生什么事情呢?既像是一个练习场,也像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这时候孩子终于长大了。
我现在很多朋友,他们的孩子在十三四岁,但已经有1米8了,父母都感觉如果跟孩子打架都打不过自己的孩子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孩子已经具备真实的竞争力,他可以把大人给“杀死”。当然现在延伸了,比如说你大学毕业以后才进入真实世界,就是什么呢?恋爱、婚姻、工作,生孩子,买房子这些事情。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失败这么简单了及失败可能意味着你真正的损失。
所以如果你在成年之后再去培养你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你的成本就会太大了。但是在3岁之前,在6岁之前,甚至在13岁之前,在18岁之前,这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练习场。特别是在3岁之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损害,只要大人把孩子看管得比较好的话,你的孩子可以充分体验这些东西,他去拿到他的玩具,他去自己吃饭,他去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些东西都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感,孩子就感觉我能行,我能控制我的事情,我能做好我的事情。
所以这时候你要知道,当你的孩子有了这个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尽可能让他自己去完成。因为这个时候不仅是我能完成我的愿望,而且是我完成了我的愿望。这样一来,孩子就获得真正的自我效能感。真正的自我效能感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自信,如果订阅我们专栏的朋友知道这叫实体自恋。
虚拟自恋是我觉得我很厉害,但我什么都没有,实体自恋是我知道我很厉害,而的的确确我有很牛的地方。同时我们不要走极端,比如说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被一个四岁孩子欺负了,你对一岁的孩子说你去搞定这件事情。所以关于自我效能感就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去尝试,靠他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但是孩子力量达不到的地方,父母要多给予支持,甚至必要的时候替他完成这些事情,这都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父母一定要学会后退。
可能很多朋友就问,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很脆弱,怎么办?我一直没有获得这个自我效能感,当然,办法也是一样的,你可不可以找一个练习场,你可以在一些不是有那么大的成败得失的事情上,你让自己好好地去练习。在这种小的事情上去完成它,这也会增加你的自我效能感。当然,还可能有这样的时候,就是你没有时间了,你空间也不大了,你每天像一个工作狂一样,压力特别大,你就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搏杀。怎么办呢?这时候毅力就变得特别特别重要。
你的体验上可能还做不到,你的体验上经常碎了一地,你失败了就觉得自己死了,但是你还有脑袋在是不是?你的脑袋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有空间这回事,只要你在时间上累积,在空间上变换,不断地增加你的投入,你就会不断地增加你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当有重大目标完成之后,你就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个自我效能感,你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很好地增加。
如果也没办法回到婴幼儿时期,你就在现实世界里这样搏杀,在搏杀的时候告诉自己,要有耐心。我在做咨询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事情,有些来访者,貌似他的人生一直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比如说我前几天还跟一个来访者谈,因为这个来访者的问题很重,接受我们咨询已经五年了。看上去,他觉得我怎么什么重大变化都没有,但是真正去数,很多变化一直在不停的发生。他还有严重的自我破碎感,这个东西还没有彻底疗愈,但是当他回顾这五年,这五年整体的努力已经严重的让他的能力、让他的心理感觉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实际上他已经增强了。
人生经常是这样,你可能不断地说我很失败,但是你回过头看,其实已经比五年前、十年前非常不一样了。所以我很想说,每一个朋友也可以对自己说,你活到现在,你能够做成一些东西,你都可以对自己拍拍肩膀说“你还蛮不错的”。
再讲讲怎么挑战舒适区。什么叫做挑战舒适区呢?我想可能很多朋友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舒适区就是你可以掌控的范围,你非常非常熟悉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你感觉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会感觉在这个范围之内,在这个空间之内,你的一切动力都可以变成真的能量,而超出了这个舒适区,你就担心你控制不了,你的动力、你的愿望就可能会被杀死。所以,所谓的舒适区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如果你感觉到你自我效能感不断地增加,你的自我主见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对于有些朋友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你的自我非常强大,特别是你的情商很强大。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要好好地挑战自己,甚至为难自己,让一些超出你脑袋上认为的能力范围去锤炼你。
我特别喜欢锤炼这个词,什么叫做锤炼呢?你可以想象,锤炼其实就是有东西在捶打你。这个所谓的捶打,就是死能量在捶打你。你认为超出了你承受范围之内的东西,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死能量,死亡焦虑在捶打你。但是因为我的自我很强大,你让死能量流进来,通过你的努力再把它化解,所以你就会变得非常强大。
我特别喜欢锤炼这个词,什么叫做锤炼呢?你可以想象,锤炼其实就是有东西在捶打你。这个所谓的捶打,就是死能量在捶打你。你认为超出了你承受范围之内的东西,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死能量,死亡焦虑在捶打你。但是因为我的自我很强大,你让死能量流进来,通过你的努力再把它化解,所以你就会变得非常强大。
有一句话非常非常鸡汤,叫做“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这出自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尼采。他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几年还有一本书特别特别流行,叫做《反脆弱》,什么叫做“反脆弱”呢?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反脆弱系统。比如说你在锻炼身体,你也要经常挑战自己,超出了你脑袋认为的承受范围。这时候你会有些难受,但是事后你发现你的身体变强了,所谓的脆弱就是有一些不稳定的东西,有一些意外、有一些失控发生,袭击了你,攻击了你,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弱了。而反脆弱就是有一些意外、失控、攻击发生了,结果你得以幸存,你不仅得以幸存,还变得更强大。
实际上我们的自我,我们的心理都是一个反脆弱系统,当然还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之上,你还是要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自我。接下来我会再讲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概念,甚至我会认为这个概念比前面的概念也许都要重要,因为我们前面讲的是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要梳理清楚。这个概念特别特别简单,什么呢?就是主动和被动,也叫做动力和压力。
我们前面一再讲,所谓变得有韧劲的生命力,就是你伸出动力,去经历生死挑战,尽可能把死能量变成生的能力,这时候你会变得越来越坚韧。但是你必须得发出动力,而且这个动力是你主动发出的,如果你的一生是这样子的,比方说你没有怎么发出动力,甚至是你的人生所有的选择都是别人逼迫着你、推动着你做的。
你的这个所谓的动力都是别人给你的,这时候很遗憾,你就失去了锤炼自己的机会。这时候你可能变得只是有忍耐力,但是不叫做一个坚韧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命力必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的选择、我的动力、我的心愿。我主动去发出,然后经过现实的锤炼,因此我变得强大。所以这是必需的。
你的这个所谓的动力都是别人给你的,这时候很遗憾,你就失去了锤炼自己的机会。这时候你可能变得只是有忍耐力,但是不叫做一个坚韧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命力必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的选择、我的动力、我的心愿。我主动去发出,然后经过现实的锤炼,因此我变得强大。所以这是必需的。
而且乔布斯作了一个特别好的比喻,他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比如他曾经去印度徒步半年,他在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去学了嬉皮士。他过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这些事情,但是当苹果电脑被生产出来之后,他才发现过去做的所谓努力,而且这些努力都是听从心的感觉做出来的,都像一颗一颗宝贵的珍珠一样,内在有一个暗暗的线索,但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脑袋并不知道这个线索是什么,甚至我们意识不到它,它就像是一个潜意识的东西。但是一旦有一个产品出来之后,你就发现,原来我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一粒一粒珍珠。
关于这个我也想说一说我自己,对我也是这样子。我感觉在小学五年级之前已经把我们家有字的东西全读完了,而且那个时候就喜欢写作。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被班主任叫过去说:武志红你有毛病,你不应该学历史、地理、生物这些东西,因为中考不算总分。但是我这些科目经常考满分。后来我选了信息学,读了各种各样的书,我经常看一些脑袋说看起来不对的事,甚至比较傻的事情。
但是一直在追随自己的感觉,等后来写作对我来讲变得如此重要的时候,写作给我带来这么多好处的时候。大家知道,我写了十几本书,包括今年得到的产品,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特别重要的事情。这时候才发现过往一切从心底出来的感觉,原来这么重要,我脑袋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走到这儿,但是我的心知道,我的感觉知道,甚至我的灵魂会知道。
所以我也想再次重复乔布斯这句话:要遵从你的心、要遵从你的感觉,要主动选择你的人生。这个时候,你如果有意看一些电影的话,西方的电影里头,大家经常讲这个东西:我选择。比如说我看《黑客帝国3》的时候,尼奥和史密斯打斗,史密斯一次次把尼奥击倒,他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知道敌不过我,你还要过来?尼奥说“我选择了它”。其实就是我选择了,这才叫做我的生命如果你一生没有做过重大的选择,你的人生根本没有开始过。
所以我也想再次重复乔布斯这句话:要遵从你的心、要遵从你的感觉,要主动选择你的人生。这个时候,你如果有意看一些电影的话,西方的电影里头,大家经常讲这个东西:我选择。比如说我看《黑客帝国3》的时候,尼奥和史密斯打斗,史密斯一次次把尼奥击倒,他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知道敌不过我,你还要过来?尼奥说“我选择了它”。其实就是我选择了,这才叫做我的生命如果你一生没有做过重大的选择,你的人生根本没有开始过。
最后我再讲一点,今天我们一直在谈动力,动力是什么东西呢?连续六周我都在得到专栏上讲这些东西,讲什么呢?我们人生的动力就是指这些东西,自恋、性和攻击性。
自恋听上去很不好,我们很多时候不喜欢自大的人,但是我觉得自大一点挺好。我今年43岁,到现在才学会有时候健康地自恋,健康地自大一些。自恋就是我很好,我很棒,我太好了,我太喜欢我自己了。这就叫做自恋,我很嘚瑟。攻击性,在我们听来,攻击性也不是个好词汇,但是攻击性是非常非常宝贵的东西。
做心理治疗的精神分析师都知道,一个人是否能够修通自己的攻击性,这是一切的源头。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合理或者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否则这个人就会生病。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自恋、性、攻击性都是一样的,我要展开我的生命,我要带着主体感,所谓主人翁的感觉,在世界上争取一些东西,活出我的使命,活出我的东西来。而且大家要知道,我要把我展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有无数的人,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动物,或者这个世界,或者你的事业。
所以当你带着一种主体感,强烈的去展开你的动力,展开你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丰富的碰撞中,可能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会发现我和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和你相互地照料,这时候你才明白,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这时候你就会深刻地明白到,除我之外,再无其他。但是似乎世界又真切地存在着,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之上,展开你的动力,展开你的生命。如果你不展开你的动力,如果你不展开你的生命,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前不久我发一了篇文章,这个文章是蛮哲学性的思考,结果我发完之后,我自己的朋友中有好几个人把他们的朋友微信号塞给我,一定让我加。后来我加了其中一两个,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就说,听这个文章的时候,他们都把自己给听哭了。其实我真没想到,我会认为这是一个哲学性的思考,结果会带来这些好处。
得到新开了一个专栏是刘苏里老师的课程,因为万圣书园就在北大、清华,我过去也是忠实的购书人。我过去在这些书店里头买过至少50本以上的蓝皮和白皮的书。我过去作为一个北大心理系的学生,我看这些书意义不是太大,政治学、社会学等等,那时候我认为是务虚的,只是满足自己头脑的需求。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哲学,看起来务虚的学问,对我整个的人生都非常非常有帮助。
再回到今天最后的一个主题,叫做连续和断裂。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我们今天一直在讲生和死。连续的事物,我们就会感觉到它像是生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会喜欢。而断裂的东西,我们经常感觉像是死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会倾向于不喜欢。
当然我们一直都在活着,我们从出生活了几十年,去世甚至上百年,这时候我们觉得这是生命。死了好像就彻底断裂了。这个生死的断裂会引出很多很多主题来。比如说我们为什么喜欢思维?因为你经常能够体验到你的思维是连续的,所以你会觉得思维像是生的东西,但是这些生命动力,自恋、性、攻击、潜意识,你经常体验不到,感知不到。或者我们说理性是连续的,而感性经常是断裂的,所以你会觉得因为感性是断裂的,所以你会倾向于不喜欢感性,特别是对男性来讲,你会过于喜欢这儿的部分。
当然,这个连续和断裂有很多很多地方。比如说经常是我们主动制造了一个断裂,比如说断裂里有这样一个事情,比如我和你之间如何发生了一个冲突。冲突叫什么呢?其实就叫做你和我之间出现了死能量。当我兜不住这个死能量的时候,我怎么办呢?或者攻击你,或者攻击我自己,除了这个之外,我还要攻击一个东西,就是攻击我和你之间的关系。这个对关系的攻击,有一位经济分析家比昂做过一个很精彩的评述,这也是我那天晚上的专栏触动他们,一定要认识我,对我表达感激,就是我要讲的对于关系的攻击。
当我和你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满,我或者攻击你,或者攻击我自己。当我既不能攻击你,也不能攻击我自己的时候,我就会攻击关系,这个关系就出现断裂,比如我变得更加冷漠或者冷战,甚至我都不想理你了,终极就是我想把这个关系杀死。
关系要起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功能,我们把死亡焦虑扔出来,其实我们期待着或者你能够帮我转化死能量,或者我能够转化死能量,或者我和你一起来转化这样的东西。如果一个好的关系就会具备这样的功能,我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帮助来访者分辨什么是好的关系,什么是坏的关系。坏的关系是出现死能量的时候,关系就会往坏的方向走,根本无法修复。好的关系是一旦出现冲突,出现死亡焦虑,两个人能够想办法修复这个东西,结果以至于他们有一段关系出现问题,但是每一次死亡焦虑、每一次冲突都会让这个关系变得更好,这就叫做好的关系。
当然,人生分分合合,我这样讲并不是非得给大家建议当有些关系混不下去了,该死亡了,你还要非得拉着它不放纠缠一辈子。这也是不好的方法。如果这个关系实在不需要了,就狠一点把它杀死,这也是对的。
我们最后要讲,你的人生一生都是连续的是不是?要特别特别好地使用这样一个角度,从你一生时间的长度上去看你自己,让你整体上处在一个连续的状态里头。比方说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比喻,一张纸,想象它足够大,这张纸可以不断地折下去,如果折51次52次会有多大的高度?
当然现在这个故事传得太久了,绝大多数朋友都知道了,其实它已经超越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比喻就是如果你在一个对的方向上,你一直都在持续地做努力,那么你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其实经常起这么一个叠加的功能,这样不断地折下去,你的人生就会达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所以想给大家讲,如果你有一些发自内心的动力,试着一直在追求动力的过程中,它正好处在连续的过程中。这不仅是一个有韧劲的生命,这还是一个幸福的生命。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怎么来修炼有韧劲的生命呢?我想了这么几句话。
第一,从一生的长度去看你的事情。因为从一生来讲,这都是连续的,是不是?
第二,坚持完整地做好一些事情。当然这些事情最好是发自内心的你想做的事情,当然有朋友发现你根本不知道发自内心是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内心怎么样,甚至你喜欢变动,比如说工作上已经变动几十次了,人际关系已经变动几十次了。对这样的朋友来讲,我建议你使用理性,去判断这的确是你想做的事情,的确是你喜欢的人,把这个实行完成,把这个关系完成,让它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