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自律这个词是在上初中。“某某家的孩子,特别自律,学习特别好”。
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纪律,纪律是一种约束,是被动接受。上课不要说话、双手要放到背后、按时完成作业等等。经过6年纪律的约束,纪律就像长进大树里的自行车。
到了初中、高中,有些事情已经从纪律变成了自律。但是这些事情的自律只是建立在学校这座密不透风的城堡里,但凡城堡的围墙由砖木结构变成铁栅栏或者压根去掉围墙,有些本应自律的事情就变得没那么守纪律了。
年龄不断的增大,不再将纪律当做不可触碰的禁区,反而跃跃欲试的想要挑战纪律。一方面挑战自己的底线,不断地试探自己的底线究竟可以有多低;另一方面,在纪律的红线左右来回穿梭,彰显自己的本事。仿佛在纪律的红线上调皮筋才是有本事,在纪律红线内安分守己便是懦弱无能。那时候,我们对挑战纪律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混”,在纪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就是混得好,被纪律的红线捆绑便是没混好。
一个混字,便涵盖那时候我对生活的概念。学习,混个差不多,只要能毕业就好;工作,混个差不多,只要能把任务混过去就好。
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念。仿佛一切的准则就剩下了“混”,能混则混,舒服一秒是一秒,今朝有酒今朝醉。
年龄从来不混,按部就班的增长,不快不慢,只是我忽略了年龄的增长。有时候自己会倒吸凉气,为什么我都这么大了,还混得这么差。
年龄增大,随之而来的是迷茫,对自己混的迷茫。为什么我还没有混个样子出来,原来不如我的人、我瞧不起的人,怎么现在都混得很好,工资比我高、一天还很清闲。没办法,也许是命,真的是命。我要是当初去了那个地方,现在也能混出个样子。那个时候一方面在认命,一方面在反抗,更多的是迷茫。为以后要怎么混而迷茫、为去哪混而迷茫、为为什么要混而迷茫,好像每天都有很多需要迷茫的事情。迷茫不断地汇聚不断地合并,最终汇聚成了焦虑。焦虑的过程就像猛地咂一口烟,烟头由暗红色变成亮红色在变成暗红色,周而复始,最终烟抽完了,我也心累了、疲惫了,用一瓶瓶的酒浇灭心里的烟头嘴里的焦虑。
也许是年龄增大了、也许是因为成家后的责任变重了、也许是想要翻身了,也许是自然而然的遇到了,总之将所有因素汇聚起来,我决定自律了。
由被动的接受纪律而变得自律,由混而变得自律。
为什么要自律呢?我认为每个人好比是一块原石,从不同的地方下刀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一次性就可以出彩,有些人需要多挨几刀才能出彩,有些人可能粉身碎骨也还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不管出彩与否,这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都是生命的意义,就算没有出彩,我也知道了原来我不是干这活的料子。明白的认知,总好过自哀自怨的假设与想象。用满脑子的回忆当初、假设如果,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自律就是那把刀,自律的方向有很多,自然下刀的方向就有很多。在哪一个方向下刀,最终将在哪一方向看到结果。
我不想不明不白的混了,我已经知道了我的道德底线在哪里了,我现在想知道我的能力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我的个人价值究竟有多高,我要将自己变得值钱。
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其余的口可以看做空,看做流水。父母、爱人、孩子都会跟着时间而慢慢的离开;工作的平台也会随着时间要么变大要么崩塌,名义上的总经理也只局限于工作这个平台,出了这个平台,我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或者能够标榜我的价值呢?
自律,从现在开始为时不晚,自律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是要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彩、变得厚重踏实,是要让我变得自信且有价值。
不奢望能够成为我心目中的那个完美的巨人,只求今天比昨天更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