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线路上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高铁动车,红皮快车,绿皮慢车。其中呢,绿皮火车是存在历史最悠久的,它伴随了80后,90后,00后这三代最具争议和最具有个性的人群。
还记得逗逗五岁的时候,第一次陪爸爸去做火车,做的就是绿皮车。铁轨与轮子相互摩擦碰撞的“轰隆隆”的声音一直是那时候男生们的向往的,曾经还想着去开火车呢。那时候的绿皮车没有空调,条件好的绿皮车有电分扇就是豪华级别的了,然而大部分都是没有电分扇的,夏天的时候就只能靠车窗散热了。
当时没见过世面的我以为所有的绿皮车都是硬座,或者卧铺,软卧,其实事实上还有一个是软座了。元旦去黄山旅游,买了从黄山到上海的K字打头的绿皮车,由于十一个小时的车程实在让我无法坚持,决定去换票,有幸得知可以换软座,列车员告知软座是可以往后靠的作为。想必硬座,这是个软座对我们这群缺少运动,又刚刚下山的人来说简直是个福音。
软座的车厢里面有几个是座位相对的,如果是认识的四个人,睡觉的时候可以把脚伸到对面,当然互不认识这种做法会被认为是没有素质的行为,毕竟脚可能有味道。一般情况下软座是要比硬座来的舒服的,毕竟整个人的身体伸展读是更好些的,不过这种车座会让你的腰部悬空睡觉的话也是很费劲的。
十一个小时下来,基本上也是没睡着的,这种绿皮车的存在或许在未来十年不会被淘汰,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在春运等等节假日期的交通也需要不同车型来分担。
值得说的是一般软座车厢的空间要比硬座车厢要大,硬座车厢相对来说是非常嘈杂的,小孩子的哭闹声,各种播放设备的外音;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口味的泡面味道弥漫在硬座车厢,加之有些人会忍不住抽烟。相对来说软座好一点,即使整车箱满座,大多数人都选择睡觉,车厢空气质量好很多。
有一个特点是一般软座只有三节车厢,很多列车员巡逻之后都会在比较空的一节休息,聚众聊天,而这种情况是在硬座车厢完全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