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参禅学佛的)丛林(注意:此丛林非彼丛林,这个概念日后会单独做专题解释,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中人,杀生毫无疑问是严重犯戒的。而如果杀生这种犯戒行为又是发生在高僧大德身上,并且是有意为之,那会怎么样呢?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是一则记载于《景德传灯录》的一段禅宗公案:
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
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师便斩之。
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上面这段话,转换成场景就是:
东西两堂的僧人正在争一只猫儿,刚好老禅师路过,便对众僧人说:“如果你们有人得道了,就可以救猫儿,否则我就把猫儿给杀了”。众僧人一脸懵逼(高僧说要犯戒了,一般人谁不懵呢?)。
于是老禅师真就手起刀落杀了猫儿,唬得众僧目瞪口呆的。后来,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老禅师便把此前的事情给他说了一遍,赵州和尚便脱了鞋顶在头上二话不说出门去了。老禅师就说到:“要是你在,这只猫儿就有救了”
看了之后是不是也一脸懵逼呢?那就对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里斩猫的老禅师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泉普愿这位得道高僧,他是六祖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的徒弟。而赵州和尚便是赵州从谂,是南泉普愿的衣钵传承者,同样也是一代大名鼎鼎的得道高僧。
但此时的赵州和尚已得证,于是当南泉问该问题时,赵州直接不理,脱下鞋子顶在头上安然出门去。赵州和尚的密意是,你这是本末倒置,我得道与否,与猫儿何干,而你斩不斩猫关我何事。众僧心境中攀援的部分就不存在了,瞬间截断众流。
但此时的赵州和尚已得证,于是当南泉问该问题时,赵州直接不理,脱下鞋子顶在头上安然出门去。赵州和尚的密意是,你这是本末倒置,我得道与否,与猫儿何干,而你斩不斩猫关我何事。
赵州和尚没有掉入南泉的坑,作为一位开悟了的高僧,此时已不会有所执,此时的赵州的修为应该达到了不染法尘的境界了。
千百年来,很多人一直在讨论南泉斩猫这行为是否太过了,但深入研究禅宗公案后,你就会明白,所有的棒喝、捧杀、敲打都不过是一种教学方式,也就是禅宗上说的接引的方便法门罢了。而那些一直在绞尽脑汁的去研究其中的密意的,跟公案中的僧人又有何区别呢?
最后,插一句题外话,可能是师出同门,作风都有些相似,作为南泉的师弟——归宗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但人家是直接抡起锄头打死了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