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拍摄的传记型剧情惊悚片,影片以紧张刺激的快节奏、真实的纪实镜头重现了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工作人员撤离德黑兰的故事。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逃脱,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家里。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的故事,故事真实精彩,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充满传奇的色彩。
影片开篇就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铁门外聚满了抗议的民众,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回荡在街道上,大使馆内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的摧毁机密文件、联系部队外援...急促的台词、频繁切换的镜头随着事件的推进更加动人心魄,大使馆被占领,六人侥幸逃出,但在当时戒备森严的伊朗,他们根本无法安全的离开,为此,美国方面和加拿大积极合作,开展拯救计划,尽一切努力开始了人质救援行动。
影片不仅有一种基于现实的脚踏实地的感觉,还有一种奇妙的刺激,使肾上腺素飙升。情节有一定的放松度,节奏适宜,让人们一直跟着情节走,为几个主角担心、紧张。 整部电影的节奏点可以细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个小时电影在讲营救前的准备,包括确立营救方案、准备工作等,而后一个小时就是在讲特工托尼到伊朗营救人质的故事,节奏非常紧张,镜头的拍摄手法也非常有特色,使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不知不觉中也为营救行动而感到紧张。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是最为惊心动魄、危机重重。第二天一大早,六个人起得很早准备去机场,但托尼没有来。就在大家都取消计划的时候,托尼终于出现了。托尼告诉他们要通过三个检查站才能登上美国的飞机,但他不知道只有在总统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到机票。因此,在计划被取消的危急时刻,美国同事们在数千英里外顶住了继续执行任务的压力,最终才确认了7张离伊机票。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由于伊朗机场规定只允许入境信息出境,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检查人员相信自己的工作人员丢失了入境信息。幸运的是,“导演”拿出了文化部部长的信,信使他们顺利通过了第一关。接着又来迎来革命军在登机口的检查,因为他们没有入境信息,所以革命军将他们六个人扣留下来了。为了让武装人员相信,他们讲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拿出故事版讲述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登机时间将到达。当革命军打电话给好莱坞核实情况时,李斯特在革命军即将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拿起电话,认证了他们电影公司外出采景的事情,最终七个人才得以放行。七个人准备登机的时候,在大使馆内的被销毁的人像图渐渐复原。有三个人暴露了,伊朗革命军高层得知真相后,迅速打电话叫人阻止登机。双方都在争分夺秒,摆渡车内安静的气氛同革命军在机场内争分夺秒阻止飞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飞机成功起飞,逃离德黑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