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到一个节目视频,讲的是名校硕士宅家啃老。
主人公化名大卫,今年48岁,上海人。从小就是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大学,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的学位。
但是六年前他从国外回国后,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生活。
而他的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要去医院透析三次。丁阿婆一个月才3500块钱的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剩下的1000多块钱要养活自己和儿子。可以想象1000多块钱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得是多么拮据。
丁阿婆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但48岁的儿子死活不肯。
丁阿婆很自责,觉得儿子变成现在这样,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教育不好,从小样样包办,导致儿子依赖惯了。
大卫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到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自己的前途。82岁的丁阿婆甚至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2
看到丁阿婆的视频,让人觉得很痛心。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多人会把原因归咎到原生家庭上,认为是丁阿婆的教育方式不对。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人生的确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我觉得一个人已经48岁了,还在责怪原生家庭,就太过分了。到他那个年龄,早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了,而不应该再把责任推卸到原生家庭或者年迈的老母亲身上。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非常火,很多人都把自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归咎到原生家庭上,觉得是父母对不起自己,自己目前的困境都是父母的错。比如说,对婚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是因为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离异的悲惨生活。
这种解释也符合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也就是现在的结果是由过去的原因所决定的。
这样的解释,会让我们逃避现实,甚至止步不前。因为过去的经历永远无法改变,我们也无法回到过去,因此,面对目前的现状,我们只能无可奈何。
当我们把原因归咎到过去,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错不在自己,都是他人的错(原生家庭的错,父母的错……)。
但阿德勒心理学是完全相反的观点。阿德勒的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以及“原因论”。相反,阿德勒提出了“目的论”,也就是我们做某些事情都是出于一定目的的。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但他的知名度没有弗洛伊德和荣格大。
根据阿德勒的“目的论”,对婚姻充满恐惧和不信任是这个人的“目的”,为了说明自己达到这个目的,才搬出小时候痛苦的经历作为解释。
3
我最近在看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也举了跟本文开头类似的例子。
有一位中年的男子,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他只要踏出房门一步,就会觉得心悸不已,手脚发抖,他认为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这样中年男子,也是依靠父母微薄的收入生活。
根据“原因论”或“心理创伤”的解释,他目前的困境,也许是因为跟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侮留下的一些心理创伤,或者父母过于包办导致他的依赖,就像开头的丁阿婆的例子。
根据“原因论”,这位闭门不出的中年男子以及文章开头的大卫,错都不在于他们,而是父母的错,是父母造成了自己无法独立,只能宅在家里。
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中年男子的目的就是不出门,所以才为了不出门才制造出不安或者恐惧。很多闭门不出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的房间里的话,父母会非常的担心,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聚集于一身,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但如果走出家门,就会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成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个人,甚至是不如别人的平庸之辈。当走出家门,也许就没有人会重视自己。
也就是说,这位闭门不出的中年人正是因为不想出门,生理上才出现了一出门就“心悸、身体发抖”这样的现状。
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阿德勒的目的论一开始比较难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人为什么无缘无故给自己设置障碍呢?
也许,有时候是为了活在幻想中,或者为了逃避被拒绝的痛苦。
比如,一个女孩跟别人说话就脸红,也就是得了“脸红恐惧症”,而且怎么都治不好。其实,女孩只是害怕跟自己喜欢的男孩表白,害怕被他拒绝。
因此,她需要脸红这一个症状,这样她就可以活在幻想之中:“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或者“如果我没有脸红恐惧症,他一定会喜欢我的。”
对女孩来说,她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因此,脸红恐惧症只不过是她自我逃避的方式罢了,这样她就不必向男孩表白,也就不会拒绝,她是用脸红恐惧症来自我安慰。
后来,这个女孩跟朋友一起和那个男孩子出去玩,最终那个男孩先向她表白了,女孩的脸红恐惧症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4
从闭门不出者和脸红恐惧症的故事可以看出,有时候人们为了自欺欺人或自我逃避,会编造很多理由,甚至我们的身体也会配合这些下意识编出的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内心深处那个不满意的自己。
从阿德勒的目的论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原生家庭,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
当我在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时,我意识到,我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原生家庭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非常多的影响,就像我之前阅读的几本书《原生家庭》、《情感勒索》提到的。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但我们的人生依然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尤其是作为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当你已经30岁了,你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了。你不应该再抱怨原生家庭,即使原生家庭曾经带给你一些伤害。过去的事情是我们没法改变的,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现在和未来。
不管是开头的大卫还是那位闭门不出的中年男子,如果只是责怪原生家庭,他们的人生不会有任何改变。
相反,他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去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勇敢迈出第一步。虽然改变比较艰难,但也比现在啃老的状态好。
当你意识到人生应该为自己百分之百的负全责,你也会感受到一种自由。
因为你会意识到,只要你想改变,你都能改变。就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所讲的,每个人都有能力获得幸福,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不想改变,是因为他下定了不要改变的决心。毕竟改变会带来一些风险,会带来一些未知的情况。
现在的状态,虽然让人比较难受,但毕竟是自己熟悉的,所以他们宁愿忍受现在的不舒服也不愿意去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开始准备找借口,准备自欺欺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样的一句话:你都30多岁的人了,你该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了。这样,你反而能够迈出改变的脚步,能够勇敢地去寻找解决方案。
当你不再把责任推卸到原生家庭,或者是心理创伤的时候,你也就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记住:你都30岁了,该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了。
- THE END -
PS: 第17期【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已经开课啦,如果你想要赶上9月份的课程,还可以报名哦~《第17期【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开始报名啦,赶紧上车哦~》。10月份因为个人原因要停开一期,所以赶紧上车,赶上9月份的这一期哦!
弘丹,《从零开始学写作》、《时间的格局》作者,领英专栏作者,终身写作者,【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创始人,青橙学院创始人,带领2000+人从零开始写作。
弘丹的新书《从零开始学写作》当当热卖中,如果喜欢弘丹的文章,欢迎点击链接购买新书,点击链接购买《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可以多买几本送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