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是2020年4月19日,正所谓庚子年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姑且借此为由,说一说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天象物语和谚俗诗词。
一年有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四者周而复始接续更替。每个季节的气象物语亦然各有不同。
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地球每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运转而显现出的节令和气候物象的规律性变化,在几千年的生产经验接续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伟大的农事生产指南。其中饱含着中国先民对大自然时序的敬畏之心和大自然馈赠的感念之情。
小学的时候,课本上要求我们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分为四句,每一句代表一个季节,每个季节又有六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1.立春——
立,意即开始。是一年之初,寓意春季开始的节气。时节是每年2月3日-5日。在老年人口中,立春又常被称为”打春、咬春“。此时,东风解冻,蛰虫振动,万物向阳,蓬勃朝气,一片大好之势应运而生。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朝·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2.雨水——
春天第二个节气,处在每年2月18-20日之中。这时春风轻拂,大地回暖,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逐渐增多,所以叫雨水。
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朝·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宋朝·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惊蛰——
蛰,意即动物冬眠。每年3月5日-7日。惊蛰时分,部分地区降雨时将会伴有空鸣高响的雷声。伏睡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被惊醒,陆续苏醒起来活动。谚语云:“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观田家 唐朝·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4.春分——
一个季节三个月,约莫90天。每年3月20-21日为春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也就是到了这一天,春天已然刚好过去一半。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逐渐昼大于夜。
直接感觉是白天时间长,晚上时间较短,天亮得早,黑得晚。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农忙季节已然到来,大好春光,稍纵即逝,珍惜时日,莫念过往。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唐朝·元稹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樑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5.清明——
清明取义天清地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天清气明时分,世间一排溜新光景,值此大好时光,族人结社扫墓,祭祀先祖,崇怀先人,感念过去,憧憬未来。一时间,山川大地,恍然间白茫茫的一片。
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对酒 宋朝·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浣溪沙·画出清明二月天 元朝·元好问
画出清明二月天。山城三月只萧然。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春风回首又明年。
6.谷雨——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此时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是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今天,这里也下了一场大雨,有些地方还伴有强降雨天气——冰雹。不知道她居住的城市——兴义,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 唐朝·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鳩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夏天——炎炎夏令,艳阳似火
7.立夏——
欢迎你走进夏天的第一个节气,介于每年5月5日-7日。立夏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进入高度旺盛的时期。
立夏日 明朝·贝琼
江寒雨急仍北风,扣户喜闻南巷翁。
锦城鲊送蒲茅白,玉盌酒泻桃花红。
三月忽惊春似客,百年那得老还童。
一双黄鹂寂无语,飞过小月高楼东。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8.小满——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五绝·小满 宋朝·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9.芒种——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夕凉恰恰好溪行 宋朝·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11.小暑——
暑,意即炎热。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夜望 元朝·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12.大暑——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每年7月22-24日。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这时常常觉得后背的汗渍粘稠难耐,暑气正高,喜欢昏睡,精力十足。
大暑 宋朝·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秋天——秋露寒霜,天地微凉
13.立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常有"落叶知秋"的感叹。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这时节的风景自然别有一番风味。感伤悲秋的人往往借此大抒悠悠慨慷之情。
立秋夜有感 明朝·谢榛
秋生一叶初,摇落重愁予。宋玉悲何晚,嵇康计亦疏。
星明孤剑动,月白小楼虚。为忆同心者,天涯未报书。
14.处暑——
处意即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秋老虎也在悄摸赶来的路上。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处暑后风雨 元朝·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15.白露——
每年9月7日-9日。天气渐转凉,早晚温差很大,水汽三态变化,会在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
秋感·明朝交白露 元朝·仇远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16.秋分——
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4日。也就是说,此时秋天已然过去一半的时间了。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天微寒,地渐冷,凉风习习的日子也别有韵味。
千里人 宋朝·杨公远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
17.寒露
——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进。
18.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霜降九月中 唐朝·元稹
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冬天——天寒地冻,秋收冬藏
19.立冬——
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立冬 唐朝·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20.小雪——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22.冬至——
又称“冬节”、“贺冬”,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dog肉、羊肉。当然也有什么也不吃的,我就是当中骨骼清奇的一例。
23.小寒——
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24.大寒——
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宋朝·苏轼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