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无意中翻看为儿子制作的18岁生日礼物――相册,往事如烟如雾如窗外的雨丝撩拨着我的心弦……
最初,和所有做母亲的一样,小心翼翼地诠释着爱与责任,只为天底下最难写又最厚重的两个字――妈妈。七个月,满校园哭闹的倔强和任性虽然撕心裂肺,可我还是故作镇定地把儿子送回了他奶奶家。每周奔波往返在县城和任岗矿,有时候中间还偷偷地从学校溜回去看上一眼,大大小小各式各款的玩具暂时弥补了我心灵的愧疚。每次回去看见那写着煤矿印记的黑黑的小手,临走时总是趁他睡着或是避开他的视线,如今,每当记忆的潮水浸漫到那个家属院,那个三层楼,情不自禁地泪眼婆娑。从那时起,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牵挂,什么是揪心,什么是割舍。
刚从老家接回来,一到城里玩上一阵子,儿子就会吵着嚷着说要回家,似乎他印象中这就不是他的家,我第一次被他的陌生深深地刺痛了,母子间的隔阂和障壁像座巨石搁在胸口。自此,幼儿园的三年里,一辆白色的阿米尼赛车载着我们母子风雨兼程,多少个早晨的匆匆忙碌,多少个下班后的风驰电掣,多少次第一名敲开幼儿园的大门,多少次看见儿子在黄昏的角落孤独的期盼……不算奢华的卫生局幼儿园,植根了孩子优秀的习惯,开启了童年快乐的时光。藏在窗帘后啜泣着还不忘念叨快点走吧,快迟到了的怜相,每周一铺床时总要让我抱着看看床单抻平了没的认真,早上临出门时站那比比两只袜子齐不齐的可爱,六一舞台上15个节目8个都有儿子角色的自豪……那时候,那个会哭会跳会双簧会三句半会在班里拿第一的孩子让我平生第一次因儿子的陪伴而充盈和自信。我也没有刻意辅导过儿子的功课,从没有像现在的家长这么费神,也许当时的学习环境还略显绿色环保,只记得每次放学总是一个人很自觉地写作业,很专心,很认真。小学写的最多的是字词,等到最后一遍让家长挑着默写的时候,我还没念出下一个就已经写完了。可能有一点遗传的因素,有一次写了一篇周末日记,主题是放风筝,开头引用《村居》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时是四年级,我一下子惊呆了。后来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让我讲讲怎么引导的,我真的没做什么,如果真要我总结的话,仅仅是我每天工作的忙碌和回家后的读书影响了他那么一点点。一次吃完早饭我们一块上学去,只见儿子郑重地团了两个纸团,神秘地在手里摇了摇,哗的放在桌子上,虔诚地打开,我不耐烦地问了一句,这是干什么,他诡秘地朝我笑笑,“妈,我们今天考试,我想看看我会吃100还是会吃99”,哈哈,那个时候,没想到那么在意成绩在意自己的功课。有这样一个不用我费心的儿子,偷着乐都来不及,幸福就这样像这个季节的雨点,飘飘洒洒,酣畅淋漓。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小学毕业之际,我们领着孩子加入了郑外遴选的人流。真正体验了千军万马的气势,目睹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在几经周折打听出来的测绘学校,一场没有硝烟的洗礼和选拔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漆黑的操场上,数千名家长在焦急地谈论着关于考试的种种猜测,结束的信号一响,操场上数千种声音嘈杂交织,已经记不清在茫茫的人流中是怎么找到孩子的,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接下来我们又试了两场,最终也不明白是哪一场被录取了,总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意外地收获一张通往梦想的门票,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平时的积累,不得而知,都有吧。三年的郑外初中生活,孩子结识了他心中的偶像~~郑州语文名师郑美玲,遇到了和风细雨的班主任韩淑丽,在那个近乎学霸人精的群体中变得随和自信大气勤奋。王子珏的豪爽,薛寒的大气,郑璐晨的严谨,梅笑寒的聪明……以至于我们家长到接孩子送孩子时都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两个暑假,我陪着儿子预习了下学期三分之二的课程,外面骄阳似火,屋内心静如水,对着预习资料做一道改一道对一道,儿子,得意,我,满足,挑战的快乐和我们调侃的轻松成了我们假期的节奏,这远比在辅导班里的收获丰硕。庆幸遇到了一个教师妈妈,不仅省去了一大笔开支,也让我在和儿子的共同探讨中获取了意想不到的新知。最终,儿子以618分吉利数字考上了我们梦寐以求的郑外高中部,那个暑假,查分的胆怯,等分数线的煎熬,录取的狂喜……一桩桩、一幕幕历历在目。我已经忘记了背着书包去送他到五四广场的等待,忘记了在郑州挤送公交时的你追我奔,忘记了每周回来我忙活到半夜的洗刷整理……只记得送他报到时扬在眉间的骄傲和自豪。郑外,已不再是追逐的梦,感受你哈佛红的深邃,聆听你珠穆朗玛峰之巅的誓言……总以为进了这个校园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很少过问作业和成绩,很少与老师交流,更没像其他家长辞去工作租房子陪读,只是每周末精心调配吃好喝好,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不过儿子也从没在这方面让我们为难,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好习惯,曾经为他的数学考取满分而平静,也曾经为跌到班级40多名而闹心,整天就像过山车一样时而意外惊喜时而坠入深渊,跌跌撞撞一年下来,最终以585分的高考成绩给他的学业画了一个句号。高考之后,我也设想了好多结果,不出意外的话能高出一本60分是正常的,我们根据他的三次模拟成绩估算。6月24晚上,正在我们全家忐忑期待成绩的那一刻,我手机上老师的信息让我的思维定格在那个我不大相信的数字上,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曾经选好的一系列志愿全部泡汤。接下来是一周的失眠,纠结,纠结,再失眠,那一周,仿佛是一个世纪,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痛彻心扉的一周。
最终,儿子被录取到《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又一次意外地圆了他的航天梦,我期待着他坐在电脑前指挥飞机的神圣和自豪。
回想陪儿子走过的这二十个春秋,沉淀了我的性格,涵养了我的品格。最初我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他相处,渐渐地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我不具备的东西,需要我俯下身来学习,交流,感谢儿子,让我参与了一个生命的成长,实现了一个母亲的华丽转身。说实话,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我从没想过要他如何如何报答我,也从没像别人为男孩女孩去刻意,我只觉得孩子是两人爱的结晶和见证,维系着父母平淡真实的感情,所以我尽量让我从我父母那里的缺失不让孩子体验,养的多了就忽视了许多该让孩子得到的东西。每次翻看这本生日相册,都会让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相处,都会提醒我不断上进,不断努力,因为我想让孩子从我身上汲取精神激励,而不是留给他物质上的满足。我坚信,母亲不仅仅要给孩子一个身体,还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唤醒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