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得到听了套腾讯神级人物梁宁的付费课,第二节她讲了自己好友,一位结婚教练的故事。
这位教练以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她指导了30多个30多岁下定决心要结婚的女生,在一年半之内搞定了结婚这桩事。
教练课程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因为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改变一个人,那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这位结婚教练,就是用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来训练女孩如何去看一个人。
任何一个人或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所有的感受将会是混沌的,分析起来费神,抉择起来犹豫。
与人交往时人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但是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就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产品经理则是用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或感知、分析一个人,不论直觉是喜欢与否,都可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
人和产品都像颗洋葱,具备从外到内的多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产品设计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对象是人,就是外观的身材、相貌,口音,衣着搭配,这就是最外层的感知。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就是在职场及生活里的角色标签。银行职员、军人、公务员、商人,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你能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我们与身边人的交往都是与对方的角色对接,我们的交谈内容也会被角色控制。
这两个层面都是人日常生活里最浅层的交割,是无法达到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各不相同。
同班同学在很多时刻是处在同一个角色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家庭人脉资源、精神资源不一样,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们师范毕业后,班长会去经商,老爸在法院的同学去了公安系统,而我和我姐都成了老师,因为我爸是老师。
所以到了资源结构这个层面,大部分人已经不会观察和判断了。
如果只看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房和车,叫做只抓表面数据,在产品经理那里,这种研究行为是非常低级的。
如果靠着肤浅的了解和混沌的感知结了婚,婚后就会出现“我瞎了眼,你就会骗”这种状况,其实是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核部分。
一个人的内核,是他的存在感,是下面两层: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他对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动物的状态、情绪,是关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满足。狮子去咬长颈鹿,也很吃力、很勉强,但是必须厮杀下去,因为它饿!生存的需求在驱动它,如果它吃饱了,它才不这么费劲呢!
所以如果一个人奔波、焦虑、不安,上窜下跳,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但是人和人又是不一样的。
网上很多段子都是描述女人的蛮不讲理,成天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其实都是在确认存在感,寻求确定感。
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自己的肌肉,人是为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所以好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再化妆臭美,男人满足了就不想奋斗。
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人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扩充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2005年做豆瓣的阿北、做抓虾的徐易容和做校内网的王兴,三个人很像,都是外表很斯文的文艺男青年,做的都是Web 2.0的网站。
但十几年过去了,这三个人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的公司也成了完全不同的三个企业。
王兴做了美团,徐易容从抓虾做了美丽说,再到现在在做HIGO,而阿北一直在做他的豆瓣,已经快14年了。这三个人外表看上去很像的人,他们内心的存在感是不一样的。
对于普通朋友这种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但是如果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就需要考虑最内核的两个层面是否匹配。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合作伙伴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这就是很多人挂在嘴上的“三观相合”吧!
我一直坚信:身边的很多事有通用的规律,所以庄子曰:道在屎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