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清明 菩妖妖 1001字
唐朝时,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有个读书人叫杜牧,他从小喜欢学习,知识渊博,26岁就考中了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进朝廷当了大官。
42岁那年,杜牧被派去做池州(在安徽)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长),他就一个人去上任了。
第二年,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有一天,杜牧出来想到处走走,他看到百姓生活得很好,心里感到很欣慰。
这时,天气转阴,下起了小雨,细细的,密密的,杜牧抬头望了望,天空好像起了一层薄薄的雾,他自言自语:差点忘了今天是清明节!他想起在家乡,清明节的时候,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扫墓祭祖,还要一起踏青游玩。想到这些,他的鼻子酸酸的,眼睛也湿润了。
再看看路上的行人,他们好像都不开心,杜牧想:可能他们和我一样在怀念家乡吧!
雨一直下,杜牧的衣服已经淋湿了,他感觉好冷啊,怎么办呢?
他想:先找个地方避避雨,取取暖吧!如果能有杯酒喝,逼逼寒气,那就更好了!
这么一想,他就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正在这时,杜牧听到“哞”的一声牛叫。看那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一头黄牛背上,黄牛不慌不忙地朝他走过来,杜牧走过去,温和地问牧童:“请问小童子,你知道附近哪里有酒馆吗?”
牧童微笑着看看杜牧,然后挺直脊背,用手一指,说:“喏,您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片杏花林里就有一家!”杜牧一眼望去,不远处,的确隐隐约约有一片粉红的杏花林,在那树梢上,挂着一面酒旗,他连忙对牧童说:“谢谢,谢谢!”
杜牧太高兴了,加把劲往前走去。果然,他看到一家名叫“杏花村”的酒馆。几杯酒喝进肚子里,杜牧的脸变得红扑扑,身上暖和多了,心里也开心了很多,他叫老板拿来笔墨纸砚,挥笔写下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馆的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厉害,厉害!”有人说,诗要有题目才完美。
杜牧思考一秒钟后,写下“清明”两个字,因为那天正好是清明节,在场的人一起大声说:“好!”
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用我们现在的话怎么理解呢?它讲的是:清明时候偏赶上天下小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牧童哪里才有酒馆,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因为上学、工作等等的原因,也会离开亲人离开家乡,生活在其他陌生的地方,过节的时候,你们也会像杜牧一样,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会怀念和亲人生活的很多事情,就更能体会杜牧当时不开心的心情。
无论将来你走到哪里,拥有多大的成就,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人走再远也忘不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