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坚强如刘涛,也会被无力感击中
前段时间,刘涛深夜在微博发了条很伤感的内容:
当感到无力的时候,是该思考?该停泊?该逃避?还是该如何是好?
如果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一层拨开自己的内心,只发现,也许努力到最后,我的意与不同也只是因为有勇气。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友纷纷猜测可能是刘涛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更有甚者信誓旦旦说道:刘涛老公王珂玩数字货币,亏损了12亿。
流言愈演愈烈,相关话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无奈之下,刘涛出面澄清:父亲去世了,一时间感慨良多,并拜托大家不要再盲目跟风猜测。
这两年,刘涛的“御姐”人设深入人心。
无论是在电视剧中饰演职场精英,还是在真人秀中“上演”霸道总裁,亦或是当年复出拼命接戏替老公还债。
刘涛总是把无坚不摧的一面留给观众,从不向人展示自己脆弱和崩溃的一面。
但其实,再坚强的人,也会在某个瞬间被无力感深深包围。
感觉自己已拼尽全力,但仍旧无能为力,陷入绝望之中。
在生活中,无力感随处可见。
比如,你和女友相恋多年,满怀期望地走向婚姻的殿堂。
却因女友父母的反对,无奈分手,你曾一度再也不相信爱情,也不憧憬未来。
比如,你为了拿到全勤奖而坚持早起赶公交车,却因为突然的堵车而迟到了20分钟。
原本能拿到的全勤奖却因为这一次的迟到泡汤,你无力解释,只能感慨自己运气不好。
比如,你每天坚持学习,希望能拿下某个比赛。
却在比赛前几天突然发烧,结果比赛当天发挥失常,与一个重要机会失之交臂,
你无力挽回,觉得这大概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被突然而来的无力感击中,痛不欲生或心如死灰呢?
02.心理学认为,无力感是因为自恋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因为我们太过自恋,如何理解呢?
一提到自恋,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以长相、身材、财富、学历等条件产生的优越感。
但实际上,最大的自恋其实是控制感。
即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命运,能左右世界的想法。
而且这种自恋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说,有的人做事很喜欢做计划,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控制人生的节奏,在各个重要节点达到理想的结果。
当然,能不能达到计划中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执行力的强弱。
抛开执行力不说,做计划本身就是一种控制感的表现。
如果足够自律,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最后达到了期待的结果,你会兴奋不已,继而产生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幻觉。
开车时的“路怒症”也是如此,表现为一开车脾气就很大。
是因为车完全听命于我们,因而这种控制感最大限度地被加强,在开车时完全得以释放。
但是一旦碰到堵车、有人抢路等干扰状况,就再次把人拉回到“原来我无法控制一切”的现实中,挫败感也由此产生。
所以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得很抓狂,其实只是幻想破灭后的落差感。
包括亲人的突然离世,也是这样。
除了让我们感慨人生无常,情绪低落很重要的一点是:
让我们从可以掌控一切的幻觉中清醒过来,强烈地体会到人生有太多不可控的东西,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等,谁也无力改变。
徐静蕾曾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了一段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朗读过程中她几乎都在落泪,观众也十分动容。
后来徐静蕾坦言,本来不想读这篇文章。
因为从小被奶奶带大,和奶奶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也因此在奶奶离世后,特别抵触有关话题。
有媒体爆出,徐静蕾在奶奶离世后有段时间,十分消沉,甚至连亲弟弟的婚礼都没有参加。
我们常常觉得来日方长,以后会有再见面、孝顺亲人的机会,但是疾病、时间等等太多东西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当不可控的事给我们以重创,我们往往才能从这种幻觉中走出来。
03.掌控一切的幻觉源于,自我预言效应
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我能主宰一切的幻觉呢?
先来解释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孕妇效应。
是指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
比如当你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无论逛街还是乘车,感觉总能碰见几个孕妇,而这种感觉在怀孕之前并没有。
当你买了一辆白色的车,你会觉得路上很多人开的都是白色的车;当你开始跑步,随处都能发现喜欢健身的人。
这种效应也被称为“视网膜效应”,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自恋。
实质是一旦人们心里产生了某种想法,就会时刻留意该相关信息,而直接无视不相关信息。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里产生了某种观念,就会在潜意识中搜集相关信息,去不断验证,也即心理学中的自我预言效应。
如果用电影《功夫熊猫1》中,熊猫阿宝,浣熊师傅身上的故事来解释,就能很好理解这一点。
熊猫阿宝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面馆,阿宝平时给父亲打杂帮忙,却做着功夫大侠的白日梦。
然而阴差阳错中,阿宝被选为神龙大侠,肩负着拯救和平谷的重任。
浣熊师傅本以为神龙大侠的候选人,必然在自己五位杰出的弟子中产生,却不曾想乌龟大师选中了“从天而降”的阿宝。
看着身形笨拙而又贪吃的阿宝,浣熊师傅坚定不移地认为:他绝不是学功夫的材料。
这就是他潜意识中的想法,于是他不断验证。
比如日常练习中,阿宝总是和他的五位弟子相差甚远,甚至徒弟们也对阿宝的诸多冷嘲热讽,
“瞧瞧你,屁股圆肥,胳膊松”、“肚子大得像草坪”、“他胖得连脚指头都看不见”。
这些表现又验证了他内心这一想法。
于是浣熊师傅把自己的担心和疑虑告诉乌龟大师时,乌龟大师对他说:
“你要学会相信。”然后羽化而登仙而去了。
此时的浣熊师傅仍是一头雾水,无意间却看到了为了偷吃,爬到高处的阿宝。
这次浣熊师傅没有在意到阿宝笨拙的身形,而是注意到了阿宝灵活的身体。
他顿时领悟了乌龟大师的深意,内心也燃起了希望。
这时的浣熊师傅,开始相信阿宝是学功夫的好苗子,于是他再次验证内心的想法。
用食物作为诱饵,让阿宝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结果,阿宝果然进步神速,最终战胜了敌人,保卫了和平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神龙大侠。
浣熊师傅和熊猫阿宝皆大欢喜,浣熊师傅这才相信乌龟大师果然是独具慧眼。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即便熊猫阿宝有一定的天赋,如果不是浣熊师傅相信阿宝具备成为大侠的潜力,挖掘阿宝的优势,阿宝又怎么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侠?
说白了,自我预言效应,其实相当于一种心理暗示,然后无自觉做出相应的行动,然后在心里不断验证的过程。
04.如何做才能摆脱无力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让自己陷入无力感的漩涡呢?
首先,在生活中,可以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
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不管结果如何,我尽全力就好了。
其次,做任何事情之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我们都尽可能详尽地把每一件事情的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区分开,只做可控部分的努力。
只要可控部分,我们做到了竭尽全力,这样未来无论结果如何,面对如何的突发状况。
我们的内心都可以做到坦然面对,预期和现实间的落差感和失落感也会减少许多。
比如,第一次学习炒土豆丝这道菜。
你把如何切到如何炒土豆丝的流程都仔细研究了一遍,熟记于心。
那么对于来说,如何把土豆切成丝这个过程和翻炒过程中放调料的顺序就是可控部分。
至于土豆丝的粗细、调味料的多少、火候的大小这些因素,就是不可控因素。
刚开始只要能把可控的过程掌握好,就值得肯定,至于最后的味道如何,对于新手就不再重要。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客观而平静地面对最后的结果,不会全盘自己,也能明确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再次,尽量不做长期的计划,而改为短期计划,比如只做一年或半年内的打算。
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规划的时间线拉的越长,不可控的因素就越多。
目标很容易随着外界的因素而变化,内心的焦虑感就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