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这本书
1)标题中的“他人”指代的不只是人,也包含了发生的事件,包括恶劣的天气,延期的航班等。
2)很多人吐槽这本书翻译的很差,阅读体验确实不好,但其中提倡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还是很实用的。
二、我眼中的这本书的价值
在”得到”的一个精力管理课中,看到过精力管理的一个金字塔模型,它分了4-5层,这里介绍最底部的两层:
第一层,体能作为基石(睡眠、运动、饮食可以促进它,疾病会损害它),借用电视剧“未生”的台词:精神力没有得到体力的保护,只能是死耗
第二层,情绪作为火花塞(有了体能但是情绪低落,是无法充分发挥体能和才智的)
第三四五层,暂不介绍。
发现这本书的一个契机是,发现自己陷入烦躁、焦虑、郁闷等情绪中,可能是不受控的外部环境,可能是无休止的deadline,总之感受很差。
这本书的开篇就吸引到了自己,它会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来帮你减少极端情绪的频次、持续时间、强度。
三、这本书讲了什么
本书主要讲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我们本能地以为生活中发生的糟心事 A导致了我们的情绪不佳C,但本书在中间引入了一个B,即你对事非理性的看法。
举一个例子:
(A)你要进行一个演讲,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出汗,手不住地在颤抖,说话都有点不利索
(C)你对自己非常失望,怎么这么点事情都办不好,如果演讲时还这样,我肯定会被人当成一个没用的傻瓜
但是使用了本书提供的策略后,你能加入下面的分析,来改善你的情绪:
(A)你要进行一个演讲,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出汗,手不住地在颤抖,说话都有点不利索
(B)我之所以会有失望、焦虑的情绪,是认为如果演讲表现不好让我丢光脸面,那简直太糟糕了;(反击)但事实也许没那么糟,演讲内容我已经非常清楚了,卡顿之类的问题第一次在所难免,讲的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就能做的更好
(C)我想要很自然流利地进行演讲,如果因为没有经验而表现欠佳,我会不遗憾,但是也不会让我丧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迈出这一步后,我会越做越好的
对于(B)的分析过程,就是对不理性的思维的反击过程,作者概括了典型的三类不理性:
1)恐怖化,将事情的严重性放大,将发生的概率放大
2)应该化,将自己期望某个事情发生,当作必须发生、必须做到的事情
3)合理化,为问题辩解,寻找”合理”的解释,进而逃避问题
其中1)2)都相对比较理解,个人认为最值得警惕的是合理化
四、关于“合理化”
举了一个合理化的例子:
刚上初中的孩子,变的很难沟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一批评他还喜欢哭闹,简直让人头疼。
一种合理化的解释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概都这样吧,顺着孩子来就好了,也许再过两年就好了。
合理化是一种对问题视而不见的逃避做法,通常会让问题搁置并且最终变的不可收拾,自我意识当中曾经有比较重的合理化的倾向。
五、最后的感想
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本身并无好坏。
透过情绪,看到隐藏在背后的,不被满足的情感需要。
透过这本书,又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情绪背后隐藏的价值判断是什么(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并且最终找到疏解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