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进入互联网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实习于人人网,然后去了一家创业团队,现在在一家社交网站做客户端产品运营工作,刚进入行业的时候正值移动互联网大潮疯狂之时,O2O遍地开花,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笔者结束在人人网的实习工作之后欣然应朋友邀请加入到一个本地O2O的创业团队中去,经过一年多的工作,逐渐对“核心需求对一款产品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更为笔者在日后工作指明了相应的方向。
刚进入创业团队那会,对核心产品需求认知甚少,只晓得要做一个武汉本地高校的O2O应用。推出乐享黄家湖公众号后,做外卖平台、线上跳蚤市场等等一系列大学生相应的线上线下服务,基本上什么都想要做什么都想得到,现在想想产品能够存活一年之久甚至能以150w价格卖给一个科技公司,实属侥幸,要知道当初创业资金不过5W而已。
在开始之际,以基本每两周推出新服务的速度,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迅速积累增多,但是我们的用户却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们团队的士气,并开始对未来的的目标产生了动摇。
早在公众号推出之时,我就提出了建立一个优质用户群的想法,并且积极地推行和维护这个群,因为都是在校学生,所以到后来基本上这个内测群达到了500位之多,并且90%都是核心用户。在困惑之际,我建议多去聆听用户的心声和看法,这也许能为我们带来另一扇窗口。我那时也是这么做的。
在于用户聊得过程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你们的功能那么多?我只需要一两个就行了,其他的我几乎一直没用过”,当时我就在想,产品功能多还不好吗?你看我们一个公众号基本包含了众多的服务,这不很方便吗?但是随后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2014年5月,我前往深圳去我哥哥那里玩几天,在我拿出我们的产品给我哥看的时候,他只扫了一眼就说这东西太杂了吧,一点都不好用。说实话,我当时挺惊讶,因为他从未体验过这个产品的服务,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时候我就在想,产品确实出了问题。
回来后,我和伙伴们一口气体验了数十款相同服务的App,列了一个表,详细的记载了各自的服务功能和特点,记录“正”字,最后的结论是:我们的产品“正”字18个,其他的最多不过9个,多一倍之多!流程上甚至比一倍还多,要知道我们仅仅是一款小众的服务型产品,得出的结论后我们面面相觑,那天我记得我们开会讨论了很晚很晚,最后终于下决心:减!
减什么?减功能和流程,但是减哪些?这些可不是凭空随便说的,于是我就去搜集日常数据和用做户调研,也是做正字排行,在流程上,那就是除去不必要的验证信息和输入步骤等等,更多的去方便用户的操作。
最后的结果是功能陆陆续续减到了4个,但是数据却是成倍的增长,用户每天打开的时间减少,但用户使用频率却显著上升,到最后本地的一家科技公司抛出了橄榄枝,得到了一个相对美满的结局。
服务型产品,我个人认为应该遵从:少即是多的理念。用户需求很短时间被满足,尽力减少用户在流程和选择上所耗费的不必要的时间,以相对单一却内容实质丰富的用户服务来培养用户习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一款产品应该遵从并围绕着一个至最多几个的核心需求来做相应的文章,这一点至关重要。
核心需求是一款App的灵魂,用户的单一的强需求能被足够的满足,那么这款产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是证明为成功的。无论是微信的熟人社交还是微博的传播效应,无论是马斯洛需求还是沸水效应,他们成功的牢牢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并在核心需求上锦上添花,而不是一味的堆砌,“看上去”美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