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中班了,我打算教孩子使用剪刀。是的,打算。小班时他们是接触不到剪刀的,一方面他们小手肌肉没有足够的力量,一方面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误伤自己。
中班了,可以学了,但我还是有些顾虑。如果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孩子不小心剪到手,那他的家长会不会找我的麻烦。可是如果他们不学习使用剪刀,会极大地阻碍自身的发展。一再权衡之下,我决定了让孩子们使用剪刀。
在使用剪刀之前,我不厌其烦地强调了三遍,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我恨不得长出四十双眼睛一个一个地盯着孩子们,只求他们“手下留情”。事实证明该来的躲不过,这不,有好几个孩子剪破皮,还有一个孩子竟然把指头剪流血了。
奇怪了,明明说了好几遍要注意安全,为啥还是有人受伤。我疑惑了。这时我看到乐乐右手拿着剪刀,左手拿着纸,距离非常近,马上就要剪到手,我赶紧制止他。同时提醒其他人:“使用剪刀时,两个手距离远一点,快剪到手的时候,小手要往旁边移动。”多次强调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剪到手。
原来,中班的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不理解“安全”的抽象含义,所以教师的指导语要具体可操作。唉,明白这一点的代价有点大啊,我看着受伤的孩子,想着怎么和他们家长交代。
孩子使用剪刀时,我巡回观察指导。有的孩子左右手不分,左手拿剪刀;有的孩子手指不会动,剪不动纸;有的孩子手眼协调较弱,剪不出直线……面对这些状况,我焦急万分,越是期望他们都学会,越是学不好。
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他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就像幼儿用剪刀,第一次学不会,第二次可能就学会了,第二次学不会,第三次有可能学会。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第二次使用剪刀,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瓦楞纸。这种纸有凹进去的部分也有凸出去的部分,形成了凹进去的直线和凸出来的直线。这样为幼儿剪直线减少了难度。同时瓦楞纸较硬,剪的时候必须使劲,可以锻炼幼儿手部的肌肉力量。
第三次使用剪刀,我先请幼儿在报纸上画出圆形,然后请他们试着剪下来。剪曲线比剪直线难,我给他们充分的操作时间,以鼓励为主,指导为辅。
然后我把瓦楞纸和报纸投入区角,请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
渐渐地,会使用剪刀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常常会自信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会用剪刀了!”表现地既高兴又热情,我知道这种自信会用带给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教会孩子使用剪刀的同时也教会了自己:教师要敢于尝试新领域,也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勤动手动脑钻研,总会想出方法,一定会愈来愈接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