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这样讲道: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我也跟许多人说起过类似的话,一个小孩所有的言谈举止,首先体现的就是家庭对他的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最后是社会。社会对孩子的塑造在他们未成年阶段都只是作为前两种教育形式的补充,而被视为全民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因为师资短缺等原因目前也无法对孩子的方方面面施行教育深耕,唯有家庭教育由于时间充裕,受众少,才更有可能实现细化的精英教育。
虽然很多人听完都深表赞同,但他们似乎都没有仔细琢磨出个中深意——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父母不妨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要认真培养使其渐渐成才,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慢慢变“熊”。
近年来,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中各种“熊孩子事件”愈演愈烈,他们的顽劣行径固然让人头疼不已,但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熊孩子的形成,其主要客观原因是计划生育以来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全家的资源只能向一个孩子身上倾斜,让这些小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且没有了兄弟姐妹这种“天敌”的制约,于是他们才会变的越来越难以管教。
另一方面还得归责于各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主观懈怠。就像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每一个让人胆颤心惊的熊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帮很让人无语的熊家长,这个因果是绝对的。
当这些孩子在广场、超市、侯车厅等公共场所追逐打闹高声尖叫,当他们在亲戚朋友家里满地打滚抑或是在沙发茶几上活蹦乱跳,当他们向别人吐口水、掀女生裙子、偷大人钱包的时候,他们的家长都在干嘛呢?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跟人说笑,有的干脆视而不见,倘若跟这些奶爸宝妈们说起孩子的不是,他们还会义正言辞地反驳你,你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跟一个小孩一般见识,你好意思。
中国的家长总是护犊子的,无论对错。
有许多家长在外面气象峥嵘呼风唤雨,在家里却拿他们的小祖宗一点办法没有,吃个饭得喂着,睡个觉得陪着,上个学得送着,不会洗衣不会做饭不会收拾自己的房间,还不会自己做作业。这些宝贝儿唯一拿手的就是怎么高兴怎么玩以及如何向父母伸手要钱。
大人们都说孩子总是淘气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不否认有些孩子长大后的确会变得明白事理知道规矩,不过更多“熊”到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只能成为熊家长,最后上了年纪就变成碰瓷的熊老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仅是对家庭应尽的责任,也是社会赋予每个父母的义务。要知道,在他们小时候没教育好的那一部分,以后社会就会对此进行惨痛的矫正,让父母和子女一起吞下苦果,既如此,何不在生而有爱时,且爱而有教。
在可可西里,曾有自愿者因为第一次去保护区,很兴奋地拿出食物去喂藏羚羊,渐渐地就有了更多的藏羚羊围拢过来,他正高兴的忘乎所以,一个藏民火急火燎地跑过来用鞭子把藏羚羊赶走,然后狠狠地一把将自愿者推倒,说:你这样做,它们会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
所以,比起溺爱迁就,好的教育才是更优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