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仪式性的读书,你明白学习的原理吗?
框架模型
(一)重新认识: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数据是散乱、非结构性、多指向性的,而且它是相对隐性的。总的来说,这些数据形成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原材料。信息是消除了不确定性,大量的数据本身就是不确定性
昨天写的文章中,提到了数据和信息,也模糊的有知识的意思。但是看到今天的文章中一幅图,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自己对认知的焦虑以及做出的行为,似乎每天都在勤奋获取数据和信息,当然还不敢用加大宽带来扩大信息的输入量,就在近乎关门的情况下,通过墙上的几个窗户,让外面的几条光线透进来,就这些有时感觉自己都把控不过来。另外,看过了好像跟没看过一样,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再一次加重了自己的认知焦虑。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今天看开就是对认知对象的客观认识,它也分为几个层级,每一级都有不同的概念及特点,对这些元概念的理解是不是很透彻,影响自己在这方面的改变和进步。
从自己焦虑的角度,自己的愿景是想获得一种博学多才,什么都可以聊的,又可以有专业高度,同时又能增加自己含金量的知识和智慧。这个是自我改造提升的方向,在这个大放下,怎么通过刻意台下的练习技能增长,从而达到目标。接下来是要对目标问题症状的分解,以及遇到问题,自己要知道处于认知升级的这条路上会有哪些现象,应对方式和自我调整又有哪些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在阅读信息时,一个是当时的身体机能状态不对,脑袋不清醒,身体不舒服,从视觉感官体验有些累和困,导致愿数据的输入准确率很低,理解不理解的,没有弄明白的,没有当场检测自己这台机器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如果不能正常就应该停下来找出机器故障的地方,维修、保养调整,不能让它再继续工作,生产一些病态不正确的信息及认知,可以说这是认知源头上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要克服自己之前留下的认知方式阑尾,这个可能连自己都觉察不到,它在辅助加剧自己的认知碎片没有体系化。纠正办法可以尝试:仪式性的提醒自己,是不是还带着以往的经验和锤子做事情?有没有新的方法?有没有足够的灵性?
(二)重新认识“学”和“习”
学,学的是信息,或者是知识,它是相对明确的、有指向性的东西;习,接触的是数据。繁体字的习,上面是个羽毛,意思是刚刚长出羽毛的小鸟试图学会飞,但是又飞能飞。
“习”还有个特点,就是频率很高,振幅很低,朝一个方向进展,但是进展很小----习的过程接触的是大量非结构性的数据;“习”是喂养大量的数据,然后从这个数据的喂养中形成了信息,你对信息的加工,整理,逐渐形成知识,最终形成智慧。
明确了“学”和“习”的区别,就要从概念上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学习这件事情,学是移动自己的输入视线,要脑袋中过一遍,检查自己输入了什么?输入的这些信息,有没有修补了之前的认知,或者是相对于之前的认知框架增加了一个分支,以及这个知识点和自己的关联度有多大?有没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这个知识成为自己的肌肉。
用这个理论似乎可以解释,自己现在工作价值很低的原因,自己处于数据一线,自己也只有这个能力,对元数据进行识别和加工,有时候感觉自己做的很累,组合方案被不断迭代,这个阶段正好处在“习”的高频震荡这个阶段,进展很小,但花的时间和精力,足以让消耗大于自己的补充。体力不支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卡在这个阶段了呢?让自己的这台机器做了太多的无用工,轮子空转,机油也匮乏了呢?
(三)学习的目标
所以,学习,要有成就,首先至少要有一个指向:要学什么。这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些人不停看书、听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可能没有学习,因为他的指向性不清楚。
由于目标的不清楚,就没有办法把接触的大量数据逐渐汇入到一种结构性、确定性的状态中,所以,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即没有习,也没有学。
没有目标和对象的数据喂养不是喂养
提升自己的职场综合竞争力
1.产品设计力 2.项目管理和客户沟通力 3.领导力 4.书面写作力
有了以上四个框框(认知框架),后面接触到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就可以往框架的枝丫上填充了,同时也检验自己,自己扎个框架处于什么水平?是凌乱没有方向的数据水平?还是有逻辑条理的知识树,并且分析问题时能调用,并且按照注意事项来检验。再用PDCA来形成自己的认知曲线上升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