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的答案,一定在世界的某一本书里。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那
带上笑容,带上祝福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这是《常回家看看》一段歌词,歌名来看孝顺大概是常回家看看,可后两句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事情,向父母探讨和倾诉,是要交流,更好的孝顺也许是你过的好。
一个年能衍生出很多面,压岁钱、年味、礼尚往来……很多外地打拼的子女们只有年才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年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中国人最大最重要的节日。
烘焙师琳琳,尤其是过年总是大包小包的往家办置,给父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换上新的,件件衣服都价格不菲,年货更是玲琅满目,外人看来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这么顾家。每周末她也回例行回家看望父母,也是很多空巢老人最为奢望的陪伴。
公司职员玲玲,情况不同,母亲早逝,父亲一人,后又续了个老伴儿,玲玲一直单身就此想着有个自己的小家,便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些资助作为首付。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就觉得,母亲不在,玲玲把老父亲的家产都掏空了实为不孝顺。
到底什么是孝顺?每个人对孝顺定义不同,书本解释始终是官方的,人和人生活状态和对幸福的感受不同,因此对于孝顺根本没有具体定论,这里也只是个人观点。
一种孝顺:给钱,物资充盈
尽自己所能给父母金钱上的提供,某某给母亲买了貂皮,某某给父亲买了辆代步车……但其实,对于老人,我只是说普通家庭,这个年纪对于物质的需求也许并没有那么多,他们自己也有积蓄。
一种孝顺:陪伴,经常探望
时下,太多年轻人不在自己出生地城市而分散在各大一线城市打拼,空巢老人占了大多数。即便是同一个城市的,也许一个月也未必能回去一次,现在交通方便了,通讯发达了,面对面沟通反而成了稀缺。
陪伴显得很珍贵,对于这一点,长辈们也是能理解的,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他们也并不希望成为孩子们的羁绊。
一种孝顺:物质+陪伴
这样的有钱又有闲的儿女也着实不多,要么呢没闲,都忙着挣钱,所以只能物质;要么有闲没钱,只能陪来补;又能给予物质的充盈又能足够的陪伴挺难能可贵。
可我想说的孝顺:你真心过的幸福
可无论是物质还是陪伴,更或者是物质加陪伴,最好的孝顺是你自己真心过的幸福。我想真心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最想看到的是儿女真的过的很幸福,这对于他们就是最大的孝顺。
真心幸福与给予物质、陪伴或者同时给予并不冲突,同时兼备那是多么优秀的子女,最新一期《我家那闺女》70岁王刚老师说……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守望。
同样适用于孝顺这里,我认为父母与子女最好相处模式就是守望,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所有生活意义都寄托与子女,子女也不必背着个孝顺的贤名做给谁看。
父母有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不是巴巴等着那个“含辛茹苦”的子女,更不是以带孙儿辈为余生乐趣,那样的生活被动而有负担,每个人都是独立体,一个人来的也终将一个人去。
并不是这样就没了亲情血缘,就变得冷漠,而是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课题,做好课题分离,过好自己那部分的生活,只要子女需要,父母的怀抱永远敞开。
子女也是一样,不必被道德绑架,一定要怎样才是孝顺,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按找自己的节奏,开开心心生活,不枉此生走一趟,投生成为他们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孝顺。
物质也好陪伴也好,会生活的父母大概是不需要的,但是同样道理,只要父母需要,子女义不容辞第一时间出现在父母身边,这就是最大的孝顺。
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