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一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学院的辩论队,对于那段经历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会有一些很衰的时刻,在辩论队的日子可以算得上。
最开始报名的时候真的就是脑子一热,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又是一个比较高调的人,所以这种能抛头露面而且还能展示自己,吸引眼球的事情,我肯定是要去做的。
以前的自己还是太无知,自我。
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就发现有些苗头不对,说的一些观点都是比较简单的,看事情的维度和角度比较少。菜就是菜,也没啥可说的,自己能耐有限,水平一般。
记得第一次打友谊赛的时候,平时那个威风劲儿瞬间消退了一半。我当时打三辩,对方三辩是一个妹子,然后我一路被妹子压着打,瘪茄子了,真怂。
后来我们队长总结:“关键时刻硬不起来可还行?”
那个时候还是经历尚浅,皮太薄,多遭受一些社会毒打之后,皮就会渐渐厚实起来。
后来到了大二的时候,被人叫去做辩论赛的观赛人员,看着台上的学弟学妹们,就想了当时的自己。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段灰暗时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以前我在台上被怼,现在我可以在台下质问他们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学长这波学弟,然后他们再去折磨下一届学弟。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已经有些成效了,面对500人说过单口相声和对口相声,面对台上的突发状况也可以从容面对。号令学生会四五十人的团队做一些大型活动也不在话下。
我老妈常说的“出力涨力”是很正确的。
今年我已经工作满三年了,是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坎,现在我已经达成了预期目标,做了一个小领导,带一支小团队,但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还是显得很稚嫩。
胆怯稚嫩的心理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变方法,只能不断被磨砺。现在做辩论或者是做陈述发言我几乎不会怂,因为我已经见识过几十人几百人的大场面了,气场也更加强大。
经常有人说,一段时间后看以前的自己,如果觉得以前不傻,说明自己没有成长。饶有意味的一句话。
挺好,继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