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1.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无实意;鸠jiū(关关雎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居:侵占。
2.之子于归:在《桃夭》、《汉广》两篇都有出现。之子,这个女子;于归,指女子出嫁。
3.百两御之:两同辆;御同迓(yà),迎接。
4.维鸠方之:方,占有,占据。
5.百两将之:将,jiāng互送。
6.维鸠盈之:盈,满。
7.百两成之:成,指婚礼完成。
此诗诗旨历来有争议,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诗人代新郎言说或新娘家人在唱赞歌;
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
三.鹊、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
前天学的那词怎么说来着,“诗无达估”!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曲说,加以引用。
再回头看这三种观点:
一、婚礼赞歌。
从“之子于归”出现的场合来看,前两天所读《桃夭》、《汉广》都有出现,且都与爱情、婚姻、嫁娶有关。这首诗里,鹊喻新郎,鸠喻新娘,再看看“迓之”、“将之”、“成之”,接亲、送亲、婚成,写作手法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桃夭》里出现过,同样递进的写法,“其华”、“其实”、“其叶”。
二、弃妇。
弃妇题材,在上一本《古诗十九首》里出现很多,据查《诗经》里也有不少,《邶风·谷风》就是典型,这首还没读,大概浏览下,好像很精彩的样子,期待,Mark下,如果这本入门书没涉及到,在最后补上。
三、无他。
一般的自然现象,随便的感慨,与婚礼无关,说服力不够,《诗经》里惯用比兴,《卫风·氓》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还有《桃夭》,不过,不要随意恣意升华作者意思,倒是有真的,想想早年受过的创伤,“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他鲁迅能写,其他人就是废话。
我本人还是更认可第一种理解,不论是因为,作者是对美好婚姻、美好生活的期许向往,还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安民,社会稳定也罢,都是说的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