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数月之后,我患上了比较强迫症:无论碰到什么事物,都下意识地在脑海中默默地进行中美对比——更确切地说,是在我长期生活的广州与现在客居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两个省会(州府)之间对比。而多番对比之后的基本结论是:在物质生活层面,两地的差别并不大,除了美国人的住房确实比我们大很多;然而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两城的差别已经不是数量级的了。
仅以市立图书馆为例,就能很清楚地说明问题。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图书馆办借书证,随口问了一句:每个证每次能借几本书?人家回答75本,而且这还不包括DVD的配额。我完全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听错了——原因之一,当然是因为有广州的10本作为参照系。
而且根据我的借阅经历,想看的书98%以上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更重要的是,借阅过程极为便利:需要啥书可以在家里通过图书馆网站检索下单,然后要求图书馆把书调到全市23个分馆中离我家最近的分馆以便拿取(车程4分钟),书到该分馆后只要7天内去取就可以,如果到时不想要了也可以随时取消……这一切当然都是免费的。所以,在本城生活的老百姓几乎不需要花钱买书,除非自己确实有收藏的爱好。
以上种种,已经让我颇为受宠若惊了,没想到这还只是图书馆福利的一部分。自从五月开始,我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以打发十周的漫长假期,而绝大多数的夏令营都费用不菲。有一天我在图书馆仔细研究了一下其暑期亲子活动系列,才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参加那么多夏令营,因为图书馆已经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免费参加,包括电影俱乐部、音乐会、故事会、跳绳、计算机培训、陶艺以及各种手工艺课程……
而且这些活动的质量都相当高。我曾经有一天带着孩子参加了三场不同的活动:上午是制作陶艺风铃的手工课;中午是专门为娃组织的数码实验室工作坊,教8岁以上的娃怎么用APP创作自己的音乐;下午的动物主题活动尤其有意思:一开始先用录好的CD播放某一种动物的声音,然后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紧接着就把这个活生生的动物(如猫头鹰、土拨鼠、鹦鹉等等)捧出来跟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并有专人讲解它们的特性。
其实广州的图书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样的活动,但通常只在一两个图书馆里做一场,仅限20个左右的名额,瞬间就报满了。而在本城,人口本来就少,所有活动又是在整个暑假期间、跨23个分馆、以非常高的频率轮回组织,我还从来没碰到过报不上名的情况。
于是感慨,在这样一个人工如此昂贵的国家,政府得投入多少经费,才能撑得起这样的服务系统。当地朋友倒是觉得理所应当:纳税人的钱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