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目前读过的个人认为最好看的外国文学作品,小说的戏剧化读起来酣畅淋漓,使人热血沸腾。
书名中“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小说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中的所发生的暴力与恐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这是小说开篇,同时也贯穿着整部小说。
其实我在看《双城记》之前就已多次耳闻过这段话了,正是由于司空见惯,所以熟视无睹。
在我涉世未深,阅读尚浅之时,我觉得世界尽是美好,可得知前段时间发生的“幼儿园性侵事件”、“江歌刘鑫案件”后,尤其是在我读了柴静的《看见》和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一幅“人性黑暗”图便赤裸裸地暴露在我眼前。
这让我不禁思索,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又何尝不是那段话说的那样呢?这是狄更斯的厉害之处,他准确地概括了任何时代投射在人们心头的影子,因而我们永远都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在仅阅到《双城记》前半篇章时,尤其是当看到达尔奈叔叔厄弗里蒙地侯爵为所欲为,驾驶狂奔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时,我极其痛恨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的同情底层平民的苦难,那时候的我恨不得把那些恶贯满盈的贵族都赶尽杀绝。
可当我读完整部小说,看着革命人民假以“自由平等博爱”之名进行过于极端的暴力时,我又开始哀怜无辜的贵族。
革命后平民翻身后滥杀贵族和革命前贵族滥杀平民,又有什么分别?
不过,历史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压迫者推翻压迫者从而成为新的压迫者吗?
在《双城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非卡顿莫属,毕竟富有牺牲的爱情总能受到人们的敬佩。
卡顿一开始是个颓废、冷酷、无情的人。
但是,美丽善良的露西的出现像一道山泉,滋润了他干涸已久的心灵,让他有了一种重新奋斗、重新开始生活的念头。
他爱上了露西,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爱她,且他还身患严重的肺病,将不久于人世。
在露西与达尔奈结婚后,卡顿深感“人虽活着,但心已经死了”,但他最终还是对达尔奈和露西道上了自己最诚挚的祝福。
在露西的丈夫达尔奈陷入困境之时,他对露西说:“为了你,为了你的爱,我愿意做任何事。如果我的事业值得牺牲和机会,我可以为你和你的爱人奉献一份牺牲。”他做好了随时为露西牺牲生命的准备,他愿为露西和露西所爱的人做任何事,他深爱露西,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露西能够“不时想起有这么一个人”,希望露西记住自己。
最终,卡顿代替达尔奈走上了断头台,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对露西的爱的承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耶稣说过:“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在我心中,在大多数人心中,卡顿虽死犹生。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说,《双城记》作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如果没有西德尼·卡顿的存在和所作所为,这部小说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光辉。
我完全赞同,这也正是我喜欢《双城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