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几篇关于日本的报道,从教育、到社会制度、到人们日常的精神生活。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日本这个国家现在太糟糕了,经济停滞、教育衰弱,年轻人没有希望、老年人充满恐惧。
真的是这样吗?我一直想去日本,疫情时期,跨国旅游基本是妄想,但我现在更想去了。
以教育为例,日本从2002年开始进行教育改革,要求公立学校进行“宽松教育”。在进行这一改革之前,日本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办学条件的富足均衡,不论是人口稠密还是人口稀少的地区,学校都配备了充足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工资普遍高于当地的公务员,并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但是,这样的改革依然导致了三个恶果:公立教育衰弱、补习班和私立学校兴盛;拉大了教育的阶级差距;增加了中产家长的负担。
2008年开始,日本的教育又再次改革,在继续强调“宽松教育”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增强活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意愿。
改革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大概率不会一帆风顺,依然会充满波折。
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符合“进化论”的理论。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定由低等向高等发展,而是向着任何方向,不确定的发展,最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之前看过一本讲日本社会的《低欲望社会》,今天找来再次看了看。日本的年轻人现在缺乏欲望,不想工作、不想升职、不想消费,社会提倡减少物欲、断舍离。评论家认为,正是这样的社会现状,造成了日本经济的停滞。哪怕是无息的存款,极低的贷款,也少有人消费。
这一定是错的吗?我感觉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也有这个趋势。当经济的增速不能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当就业岗位只减不增,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生活的稳定,只能向内找办法。
同时,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了,我们的物质和消费观也要转变。现在的选择太多了,如果还是来者不拒的去购买,浪费了时间,反而会降低品质。断舍离是降低物欲,也是适应现代物质爆炸的新理念。
我们现在谈论日本,总是把这个国家摆在反面的位置,去列举他们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去剖析根源,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问题剖析清楚了,就一定能找到办法吗?
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把补习班关了,私立学校收归国有,教育的负担就可以减轻吗?
不如直接去关注亮点,去看他们做得好的地方,然后能抄就抄。
之前看书的时候,万维钢的一篇文章举了找亮点的例子。
比如一个家长跟孩子关系不好,孩子总是不听话,也不尊重他。找亮点的疗法就是引导,有没有哪怕一个时刻,孩子对你是尊重的?在那个时刻是如何做得呢?
家长想了很多,找到一个亮点。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工作做不完就会很焦虑,而有的时候工作做完了跟孩子说话就会特别平静,孩子的反应就很好。
这就是亮点,多推广、多复制,情况就会改善。
我们应该多看到积极的一面,好的一面,哪怕再困难的时刻,也有可能找到亮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去放大就好了。
我们会骑自行车,不需要知道原理是什么。看问题看全面是对的,但有的时候,只去挖掘好的一面可能是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