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资源基本上被政府垄断,为了控制思想和保持国家稳定,实行考试成绩一刀切,保证了科举制式的公平,学校为了完成体制教育下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将考试成绩和老师的工资和绩效挂钩,而和教学活动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于是填鸭式就是中小学老师最好的选择,填鸭式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工资以及奖金福利,得到大部分家长的肯定,而且会使得贫困的家庭有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填鸭式对老师以及家长都成了最好的选择。
做为一种举国教育体制,填鸭式有几个特点1:反复性灌输教育,2: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提倡质疑 3:各种标准答案,不提倡学习教育大纲以外的东西,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如果说他利大于弊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但是对于关于填鸭式的反应性灌输,如果作为一种短期学习手段,还是值得去探讨利弊的。
短期填鸭式最大好处就是让人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记忆性的知识,而记忆性的知识本身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他是一切思维的来源,但是对于人的思考而言,知识也只是基础本身而已,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人的无知,没有注意到零散知识的无用性,当知识没有成体系处于凌乱状态的时候,它就属于"无用的知识",比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如果作为一种语言学家是有用的,比如土豆哪一年传入中国,作为研究历史,或者社会学是有用的,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关联到具体的东西的时候它就是无用的知识,而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需要一本”移动的活字典“,因为只要你能上网,只要你能用google,可以很快的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前一段时间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大师李世石,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远远没有具有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这种人类独有的能力,所以教育本身应该教人的是如果去思考,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而不是怎么做一块存储了大量知识的超大SSD硬盘。
除了思考本身,如果短期填鸭式损害了人的兴趣培养,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让一些人以零散的知识表达自己的博学,并且以此为荣,那就是灾难了。
现在很多儿童读经班,理论基础是0-13岁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而人类理解力要从13岁以后才开始快速发展,这个时候要记得一些有用的东西(经典国学),背诵经书可以让孩子获得大量的知识,看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这种是有前提的,首先必须是不影响孩子的求知兴趣的培养,而且不会让孩字会背很多经书为此炫耀博学,但是在中国学校的长期填鸭式已经抹杀了儿童创造性和思考能力,在去读经班又是为何呢?
最后总结一下,长期填鸭式绝对是弊大于利的,短期填鸭式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必须为不损害孩子的兴趣培养,以及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为前提(兴趣和性情培养远远重于知识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