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朋友圈,看见一个学姐略愤怒地将一段聊天记录挂了出来。
学姐是学互联网金融的,成绩优异,平时性格活泼大方,对人能帮则帮,已经是相当热心肠的那类人,极少发脾气。
聊天记录是她和一个刚刚认识的学弟的对话。那位学弟一上来就大谈大学生创业的艰辛,考研的辛苦,个人情怀在当今社会的式微,言语之下几乎已经为中国的就业现状划上了彻底的句号。
学姐温言安慰了他几句,那位学弟立刻说,学姐你好厉害啊,有没有什么群可以拉我进去?
学姐摸不着头脑地说,什么群?
互联网啊,金融啊,创业啊都可以,学弟拍马屁说,我知道你资源多,求抱大腿。
学弟大概以为后面一句加得颇为点睛,殊不知只会在听话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反感。
且不说两人只是初识,并不相熟。
就算已经相识了一段时间,这和“我知道你钱多,借我一点也没什么吧”有什么区别?
抢劫和乞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_▂_▂_▂
这两年的电影市场热得人眼红,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名导名演自不必说,不知名的片方也学会了打着“寻回逝去的情怀”的名号,拍一堆烂片圈钱。
《大话西游3》,《魔兽》,内地几乎所有的青春片,还有放话“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的郭敬明。
想了想,大多数人的青春明明是王后雄,薛金星,葛军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啊。
就算青春期渴慕纯爱,《十八岁的天空》、《初恋这件小事》、《怦然心动》、《情书》……这些都记载了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
天知道《悲伤逆流成河》没三章就写初中生女主人公堕胎的情节给我留下了多大的童年阴影啊。
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叫情怀,就像不是所有三小时之内讲完的故事都叫电影。
请有些导演不要捧着所谓的“情怀”巴巴地凑上来。
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吃,谢谢。
(电影《怦然心动》剧照)
▂_▂_▂_▂
几个月前有一家公众号找到杏舍,寻求平台合作。
一开始聊得很愉快,理念也有很多投机的地方,后来谈到钱了,对方就忽然翻了脸。
反正是互相推广嘛,彼此互惠互利的事,谁都不吃亏啊。
舍妹向对方耐心地解释,所有的合作都是一开始就定好规划的,并不是坐地起价。
你们总共粉丝量也没多少,挑拣什么啊?
对方最后撂下一句狠话: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一身的铜臭味!
我和舍妹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合作自然是不了了之,我们却也并没有非常生气讶异。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我们并不是第一次遇见。
想着空手套白狼的,费尽心思也要贪点小便宜的,表面谈合作其实只是大谈情怀、吹嘘创业成果满足虚荣心的……太多太多了。
次数多了也就懒得计较,只想奉劝一句:
请把你的情怀打包带走,然后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