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去远方”的话题几乎是突然之间就凉了。就在不久前,“远方”如同假期的景区,向往者泱泱如海,发声者攘攘如蜂。一夜之间,人去景空,网络舆论又一窝蜂朝着下一个热点奔去,再次呈现出挤破头、喊破嗓的热闹景象,谁慢谁落伍。“去远方”从极盛到凉透,几乎就在一瞬间,连点余温都没留下,体现出伪命题的生命短暂。
通常认为,一个不能清楚定义、无法量化计算的概念,多半就是伪命题。比如“梦想”这样的抽象概念,只有在它具体为行动目标和愿望清单之后,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就是掩盖现实的口号、逃避责任的幌子。
“远方”显然无法具体量化。在追捧者、宣扬者的口中,“远方”没有具体方向、地址、路径,永远是那个无法到达、不能停留、脱离现实的地方。
“远方”之所以无法到达,因为“去远方”的诱惑,本就不在于“到达”,而在于“离开”,离开喧嚣的城市、离开糟心的职场、离开污染的环境、离开一切的不爽。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停留在“离开”的环节,至于离开之后去哪里?干什么?发声者从来没有真正走过心。曾有媒体报道,有人辞职卖房买帆船、携妻带娃游世界,引来唏嘘感叹无数,但唏嘘过后很快就忘了。其实人人都清楚,“离开”的情怀一旦落地就会见光死。很想知道那位倾家荡产游世界的哥们儿结局怎样,可惜没有媒体报道,祝他安康。
“远方”也不能停留,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一旦停留,“远方”就成了“周围”,各种本想逃离的糟心事儿就会如影随形、变本加厉、连本带息:你从哪里来啊?是不是犯事儿跑路的?作为外来户,吃点亏受点委屈也是应该的。周六我家老三两周岁生日宴,你可一定要来,虽然老三是条狗,但是我们这里最讲礼数。房租该涨了,让你媳妇晚上来我家商量吧……原以为的“远方”变成了噩梦开始的地方,你就会永远在逃离的路上。“去远方”注定是一场以“回归现实”为终点的轮回,过程中的代价很可能难以承受。
或许有人讲:“做几天远方的过客也不错啊,给心灵度个假。”但是请相信,“原生态”和“未开化”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曾有媒体给尼泊尔冠以“全世界幸福值最高的地方”,描绘成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高原仙境。经亲历者披露,当地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所谓的“桃源”“仙境”,几乎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都没有,几块木板围起来的旱厕,收费最少10美元,还无一例外要排长队;“淳朴善良”的当地居民宰起客来也是血淋淋,一包“心相印”纸巾要价20美元……梦中的远方只能存在于梦里,就像网红主播只能存在于滤镜之后一样,一旦认真寻找,梦就碎了。
曾有旅游公司打出这样的广告:“少买一个手机,你就可以去远方;少谈一次恋爱,你就能出国游;一套房的首付,就足够你环游世界,那将改变你的人生观。”立刻有网友呛声:“当你从远方归来,看到当初和你同起点的哥们儿,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搂着女朋友玩手机,而你一无所有,你的人生观就真的改变了。”怼得畅快!远方虽好,说说就好,真正的好房好车好生活,终究属于那些专注眼前、活在当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