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经常以哲学入门必看而推荐,通过小说对话形式来写,更容易阅读,同时也设计巧妙。在此之前,我以为哲学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高谈阔论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等理论。以为哲学只应是少部分人为人类的存在而思考的事情,看了之后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哲学。哲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存在,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停止去思考,需要保持对身边一切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这是一本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世界,让你脱离理所应当、麻木不仁生活的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哲学家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大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尽头在哪里?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为你解答一些科学知识,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也不清楚哪些问题的答案,也很不耐烦地说:“别问这么没用的问题。”
是啊,大人们总会觉得房价、股票的涨跌、土豆多少钱一斤才是有用的问题,于是就永远被禁锢在柴米油盐生存里。但是我们想一想,人在地球上诞生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你只要去百度搜一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全貌”就能了解我们是多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而这种概率也绝无仅有。孩子的天马行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正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思考。
而这种思考在大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中逐渐消亡殆尽,所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哲学家。
众说纷纭,哲学没有对错,只有认同而已
赫拉克里斯特说事物都是相对的,恶与善不可或缺,我们有过饥饿的痛苦才懂饱腹的愉悦;苏格拉底说,他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柏拉图忽略感官,追寻那些理性、永恒不变的真理,每个物质个体背后所遵循的完美概念模型;亚里士多德却是注重感官体验,从而将其分门别类,靠相似性、共同性总结成特征;史宾诺莎认为世间的万物不过是上帝或自然的表现方式,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你是自己,也是广大无边的存在;休姆只相信体验,认为我们的心灵和知觉不过是一个由不同时间、地点、认知而拼凑成的剧场,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有自我定性,这是一个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人,我们都不是上一秒的自己;伯克莱认为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万物因“灵”而存在,我们的梦中也有自己的意志而形成一种世界的概念,那么我们如何确定现在我们不是在梦里呢?……
而这本书更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和书中的角色坦露了真相,这一举动让书中的人物更为具体生动,总觉得苏菲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意识,真的会从书中走出来。而另一方面,也呼应哲学家关于人类存在的理论,不禁让我想,现在地球上的我们,是否也只是某个叫做上帝的人随意的编辑杜撰。
他说,要有风,便有了风,他说要有人类,便有了人类。
这本书囫囵吞枣还没有读完,当然我觉得读完也非常有必要重新再梳理细读一遍,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足够写一篇读后感,而且会发现很多哲学家的想法和自己一致,当然也有很多个人不认同的地方。而我从一个对哲学不闻不问到现在很感兴趣,我想这就是我最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