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一单元最后一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水的一些知识,本节课通过对“纸和橡皮泥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进而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即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这节课用橡皮泥和折纸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因为考虑到课堂时间关系,我上这一课之前就让同学们回家以后利用时间捏各种形状的橡皮泥,学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也让他们思考“我们还能确定它们还是纸吗?还是橡皮泥吗”。主动完成手工作业并带来的的小朋友我采用了奖励机制,表扬加分等,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带来的作品,做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同学们都很聪明,通过他们亲身操作,同学回答道,虽然纸被我们剪成各种形状,但我摸了下,我觉得他还是纸。通过各个小组的精彩展示,我让他们试着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孩子们触类旁通,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另外本周开始了第二单元的教学,《感受空气》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空气的特点,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小组活动总结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本节课通过以前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同学们回忆下空气的特征有哪些?让学生感受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讨论程度和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身边的一些材料来证明一些空气的特征。比如:可以用塑料袋兜一袋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可以吃一口空气发现空气无味等等。活动结束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完善学习单,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补充完整。由于在前一单元中,学习了水,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因此,我又设计书上探索的小实验:用合适的容器传递水、空气和石头。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效果不错,学生大部分能够清楚的掌握空气的特征以及空气和其他物质相比的特殊性质。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太容易激动,纪律不容易控制;还有就是在通过身边的材料证明空气的什么特征时,有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想出来的办法过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