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笔记·65:社会实践实录①
出发前的晚上
一个红色的行李箱,装着孩子三天社会实践的衣物;一个粉色的中型塑料桶,装着孩子的洗漱用品。这是学校要求的需带物资,但在足够大空间的箱子里可不只这些。
一种水,两种牛奶,三种蛋糕、四种水果,已经塞满行李箱最外的收纳空间。学校说是让孩子实践锻炼,莲妈却是按旅游的标准准备的。
“手表也带上吧,这样妈妈可以在晚上跟你联系。”
“不行,通知上已经说了,不能带手机和电话手表。家长有事情只能跟班主任联系。”小奕说道。
“那也带着,妈妈不打电话,能定位到你也行。”
“我说不带就不带,再说也不允许带。”
“那就偷偷把手机带着。”
“那更不行!”小奕的态度很坚决。
莲妈这最后一句带有试探的味道,没想到孩子真的自愿与电子产品隔离了。
与小奕最要好的同学小菲,是一个细心有自己主见的孩子,行李箱的物品是她自己选择装好的,她不要求妈妈买太多的东西,对零食这类东西基本无要求。
不过她还是应妈妈的要求把电话手表装进箱子的隐秘夹层里,但被关机了。
这是一个注定兴奋的夜晚,大多数父母都有过小时候的一次春游激动得睡不着觉的经历,而三天的社会实践,显然是一个更大的心情加速器。
小奕终于等到朴朴送来的防晒霜套装,小菲整理了5遍箱子,当一切准备妥当,当一切确保无误,她们才安心的回到床上。
出发当日
因为错峰上学,7点半的校门口所见到的基本都是五六年级,推着旅行箱、提着水桶的的孩子,不明情况的路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学校这是要上哪出戏呢?
8点半。预定好的大巴车陆续到来,每部车对应一个班级,出发的顺序只能按大巴到来的顺序安排。
出发前校领导广播宣导:
1.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及过多钱物,有带的学生交给班主任保管;
2.研学和社会实践,出行往返,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学生。行车时不吃东西,不大声说话,个人形象很重要;
3.多个学校在同一个基地做实践,做到文明礼让,每个学生代表的是学校形象;
4.雨天地面湿滑,在基地不能乱跑。紧跟班级队伍,有事情及时向老师教官汇报,学会彼此互助。
在外听指挥,一切有秩序。
最后祝孩子们顺顺利利,学有所获!
五年三班的匹配大巴最后才到,当队伍走出校园的时候,又一波送别的家长马上跟了上去,有爷爷奶奶,有年轻的父母。
大巴车安放的行李架旁,是一个个家长忙碌的身影;还未上车,是家长贴在孩子耳边一句句嘱托的话语;目送上车的孩子,拿出手机记录下孩子成长足迹中有意义的一段。
“再见啦!”
“宝贝,加油!”
挥手,看着大巴车远去。
此刻,难道真如一位宝妈说的“终于可以清闲几天了”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清闲还没到来,这牵挂的心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