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比如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有的人拔刀相助,而有的人选择了袖手旁观;面对同一件物品,有的人认为它价值连城,而有的人则认为它一钱不值。
价值观通俗来说就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或事物需要分析判断的时候的标准是什么?例如有的人工作积极努力,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有的人对待工作则是得过且过、度日如年,甚至有些人想不劳而获,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挣了多少钱。再例如有的人很孝顺,认为父母养我小而我应该养他们老;而有的人就认为父母老了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巴不得父母早死。这些判断的标准就是人的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为什么同样一个事件发生,或做同样一件事,有些人会觉得乐此不疲,有些人却觉得痛苦万分呢?这其实是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思想决定行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需要做很多的抉择判断,我们如何看待经历过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面对问题我们如何来做抉择判断?判断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判断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会出现问题,后续自然也不会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如果我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轻则给我们自己造成损失,重则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而三观是人所有观点的根本和基础。简单来说,人何时何地要干何事都是受到三观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三观至关重要。
如何看待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个矛盾中,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不可忽视支流。
4.矛盾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基本属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
1、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2、追求真理,勇于奉献
3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知行合一
5、一诺千金,自强不息
6、爱国主义精神
7、团结互助,尊老爱幼